亚投行换帅这事儿,藏着比换个人掌舵更深的意思。毕竟谁都看在眼里,过去十年给印度的贷款占了近三成,网友喊“印度提款机”真不是空穴来风。 2025年6月24日邹加怡当选亚投行下任行长的消息,看似常规的人事更替,实则是这家多边银行十年发展后的一次战略校准。 这位手握三十年国际金融经验、曾深耕世界银行九年的专业人士,2026年1月履职后要面对的,不仅是110个成员国的多元诉求,更有对“印度占近三成贷款”的热议背后,对资金使用效率与合作诚意的深层关切。 其实对比世界银行的贷款格局就会发现,多边金融机构向重点国家集中投放资金并不罕见。 截至2025年6月,尼日利亚对世界银行旗下国际开发协会的债务已达182亿美元,占其外债总额的39.7%,稳居全球第三大借款国。 但不同的是,尼日利亚的贷款大多用于能源普及、医疗教育等刚需领域,且能按进度推进项目落地。 而印度一边拿着亚投行低至2%利率、长达二三十年还款期的优惠贷款,一边却让部分项目陷入低效困境。 孟买地铁部分线路因征地纠纷拖延数年,部分基建项目随着地方政府换届就停工搁置,资金趴在账上难以发挥实效,这种合作状态难怪会引发“提款机”的吐槽。 看看邹加怡的履历就知道,这次换帅注定要给亚投行的项目审核带来“硬约束”。 她不仅在世界银行积累了丰富的多边金融运作经验,更有中央纪委常委、国家监察委员会委员的任职经历,反腐与风险管控的意识早已深入工作逻辑。 亚投行不是慈善机构,作为累计批准融资超600亿美元、保持AAA级信用评级的多边开发银行,它需要对所有出资方负责。 过去十年为了扩大国际影响力,亚投行在项目审批上相对包容,但随着规模扩大,精细化管理已成必然。 2025年7月,亚投行仍向印度阿达尼集团旗下公司提供1.5亿美元贷款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这说明不是要停止对印度的支持,而是要让资金流向真正能落地、有实效的项目。 同样是接受多边银行贷款,有些国家的合作态度和成效就能形成鲜明对比。 土耳其哈塔伊省的Erzin-2太阳能发电厂,凭借亚投行与土耳其国家投资公司联合提供的6500万美元融资,建成后为15.5万户家庭供电,还助力了震后重建,项目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非洲的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虽然也依赖国际开发协会的贷款,但始终按计划推进基建与减贫项目,即便面临债务压力也积极沟通解决方案。 反观印度,一边在媒体上炒作“债务陷阱”论调,一边却在2025年初连夜向亚投行提交第五份贷款申请书,金额直奔300亿人民币。 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双标操作,显然不符合多边合作的基本准则。 亚投行的贷款本质是“合作共赢”,而非单向输送,自2016年运营以来,亚投行已批准320个项目,动员资本超2000亿美元,项目覆盖亚洲、非洲、拉美38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资金没有附加西方金融机构常见的政治条件,也不强制要求使用某国承包商,完全以项目本身的可行性和社会效益为核心。 印度从亚投行获得的贷款,已支持其建成全球最大太阳能园区、推进多条铁路改造,但部分政客却选择性忽视这些成果,跟风炒作不实言论。 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对华债务占比仅12%,远低于其对西方商业机构的债务占比,所谓“陷入中国债务陷阱”的说法,早已被数据戳破。 邹加怡上任后进行了战略调整,联合其他金融机构开展联合融资、加大对绿色能源和数字基建的投入、强化项目的环境与社会治理框架,这些动作都指向“提质增效”。 对于印度这样的重点借款国,未来的贷款支持会更倾向于可再生能源、智慧城市等可持续发展领域,对于那些推进缓慢、存在风险的项目,审批门槛必然会提高。 这不是针对某个国家,而是多边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毕竟只有让资金真正发挥作用,才能让110个成员国都信服,才能巩固亚投行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网友的“提款机”吐槽,本质上是对公平合作与资金效率的期待。 亚投行是中国主导的多边银行,但更是全球成员国共同的平台,既需要践行多边主义,也需要守住出资方的核心利益。 邹加怡的专业背景与履职经历,让她既能理解发展中国家的融资需求,也能坚守风险管控与效率优先的原则。 未来印度能否继续保持近三成的贷款占比,关键不在于亚投行是否“偏心”,而在于其能否拿出更具诚意的合作态度、更高效的项目推进能力。 印度如果真的珍惜亚投行的优惠贷款资源,就该摒弃双标思维,用实际行动证明合作诚意。 信息:邹加怡当选亚投行下任行长 2025-06-24 21:22·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