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玉的朋友都听过 “灯下不观玉”,但很多人要么当耳旁风,要么误会成 “完全不能用灯看”—— 其实这话藏着老祖宗的避坑智慧,今天就把话说透! 首先得澄清:不是不能用灯,是不能靠灯光判断玉的颜色和种水!灯光对玉来说,就像 “美颜滤镜”,专门放大优点、掩盖缺点,不管新手还是老手,都容易看走眼。 第一个坑:灯光会让颜色 “变脸”。商家的柜台灯都是精心调的:暖黄光一照,绿色玉更艳、黄翡更暖,连种色差的紫罗兰都能显出粉紫色,看着特别讨喜;可一拿到自然光下,紫罗兰可能直接 “见光死”,褪成浅紫甚至发白,绿色也没那么浓了。冷白光更坑,会让油青种显灰、红翡变暗,明明不错的玉,硬生生被灯光拉低颜值。只有上午 10 点到下午 2 点的自然光,才能真实还原玉的本色。 第二个坑:强光会给瑕疵 “隐身”。不管是手机手电还是柜台射灯,强光直射时,玉内部的棉絮、石纹甚至小裂纹,都会被光晕盖住,看起来通透干净;弱光环境下更离谱,糯种能看成糯冰,本来明显的杂质也变模糊了。很多人觉得 “灯下图看着通透就是好玉”,结果买回家一照自然光,瑕疵全露出来,这就是交了 “智商税”。 第三个坑:误把灯光效果当真实品质。玉的价值看的是自然光下的种、水、色,可灯光会高估它的水润度和细腻度 —— 比如和田玉在强灯下显得更透,但自然光下的油润感才是关键;翡翠在灯光下 “吃光” 显细腻,实则可能结构疏松。商家就爱利用这点,引导你 “用灯照照看”,让你一时冲动下单。 其实正确做法是 “灯和自然光结合”:灯光只用来查结构 —— 侧着打灯看有没有隐藏纹裂,背面打灯看晶体颗粒细不细;至于颜色、水头这些决定价值的关键,必须放到自然光下平放在手里看,最好阴面、阳面都对比下。 记住:“灯下不观玉” 的核心是 “不凭灯光下的颜值买单”。真金不怕火炼,好玉也经得住自然光的考验,别被灯光滤镜骗了,才能少交冤枉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