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的朱大哥在修拖拉机时被砸身亡。谁知,他妻子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弟媳却把5个哭闹的侄子侄女领回家。哪料,弟弟却大吼:“你要养他们,我们就离!” 2021年,朱家院子里静得可怕。孩子们稚嫩的眼睛惶恐地望着白色灵棚,他们修拖拉机的父亲被沉重的车身砸中,生命永远停在了39岁。两个月后,母亲走了,再也没有回来。五个孩子中最大的也没成年,最小的才刚满月,蜷缩在屋里哭作一团。 这时,院门开了,是个系着围裙的妇人,手上还沾着面粉。她是孩子们的二婶冯亚萍,自家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那天下午,她默默打来热水给孩子们擦脸,最后把五个孩子领回了自己家。 到了晚上,丈夫小朱拖着疲惫的身子从工地回来,看见屋里突然多出的五个小脑袋,愣了足足三分钟。接着,这个黝黑的汉子猛地扯下安全帽砸在地上:“咱家两个娃,都过得紧巴巴了,你再弄五个回来?明天就给送走!” 亚萍攥着围裙没说话,只是把蒸好的馍往孩子手里塞。见状,丈夫竟然红着眼睛吼出那句:“非要养他们就离婚!” 那晚的月光照见了两个无眠的人。冯亚萍在院里搓洗孩子们沾满泥点的衣服,肥皂泡破了又起;小朱蹲在门槛上一根接一根抽烟,明灭的烟头就如同他挣扎的心。 凌晨时分,他看见侄女揉着眼睛从屋里出来,迷迷瞪瞪抱住冯亚萍的腿喊了声“妈”,妻子肩膀猛地一颤,洗衣声里混进了压抑的呜咽。 天快亮时,小朱哑着嗓子说了句:“算了,养着吧!” 从那以后,每天早上5点,冯亚萍就开始做饭。7个孩子的早饭要分两锅煮,玉米粥得用最大的铝锅熬。她还学会把鸡蛋切成薄片分进每个碗底,让孩子们至少都能尝到荤腥。 下午她背着最小的孩子下地摘菜,身后还跟着一串“小尾巴”。到了晚上,她又开始做熬夜手工,就是为了那能赚到的30块钱。 尽管如此,生活也并没有善待她,婆婆因为思念大儿子,变得有些偏执,稍有不如意的时候,就会口不择言:“整天就知道出去瞎逛荡,谁家媳妇像你这样啊……” 事实却是,冯亚萍那几天是出去直播带货赚钱去了。 她知道,婆婆原来并不是这样子的,是大儿子的离开以及大儿媳的出走带给她的打击太大了,所以,即便心里在委屈,她也只是笑笑不说话。 更让她愧疚的是,小女儿并没有因为家里多了哥哥姐姐,而感到开心,反而觉得是他们分走了妈妈对她的爱。 2024年3月,她入选“商丘好人榜”,面对网友的夸赞,她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并且拜托记者不要报道嫂子的相关信息。因为,她知道,一个单身女人要养活五个孩子太不容易了,她能理解嫂子。 只能说,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笨拙又最坚韧的力量。它不会计算得失,不会权衡利弊,只是在生活的裂缝中默默生长。冯亚萍的选择从来不是英雄主义的壮举,而是一个普通农妇最本能的善良,见不得孩子挨饿受冻,看不得亲人流离失所。 如今,大女儿如愿走进大学校园,其他孩子也在爱中健康成长,这些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在这个容易互相指责的时代,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理解比批判更有力量,担当比抱怨更有价值。也许这就是中国人最传统的善良,即便自己淋着雨,也要为想办法拉别人一把。 信息来源: 京九晚报|《河南商丘大义婶母:就是再难也要把俺哥留下的这五个孩子养大》 文│一阳 编辑│南风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