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美贸易战虽然暂时停火了,但美国企业发现,以前那些中国大买家好像“一去不复返”了!就拿液化石油气来说,之前关税战升级时,7艘运往中国的美国货轮直接掉头去了东南亚。现在关税暂停了,按说该恢复了吧?结果大部分中国塑料厂宁愿买加拿大和中东的货,也不想再碰美国丙烷了。 中美贸易这几年折腾得够呛,本来以为停火了就能喘口气,谁知道美国那边企业傻眼了,以前靠中国大单子养活的日子,一下子就黄了。尤其是液化石油气这块儿,丙烷出口本是美国的一大亮点,现在呢?中国买家铁了心不回头了。 2025年特朗普二进宫,没多久就重启老套路,2月份签行政令,对中国货加10%关税,3月又来一轮针对中墨加的10%,4月2日直接推全球贸易战框架,中国商品总关税窜到54%。中国这边也没闲着,4月4日反击,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丙烷直接中招,从原来的水平跳到125%。这下子,美国丙烷的到岸成本直线上升,每吨多出好几百美元,中国塑料厂算笔账,进口美国货等于自找亏本。结果呢?七艘正往中国赶的美国丙烷货轮,在公海接到指令,立马掉头奔东南亚去了。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地方,本来就缺能源货,价格一低立马抢着要,美国出口商只能捏鼻子认了。 这七艘船的事儿不是孤例,整个LPG市场都乱套了。彭博社5月报道,中国丙烷进口商急火攻心,四处找人换货,想把美国合同跟中东、加拿大、日本的互换,但得额外掏腰包,每吨多给130美元左右。为什么这么贵?因为美国货突然多出来了,中国不收,日本人、印度人、东南亚买家捡便宜,价格压得死死的。中国那边呢,PDH装置——就是丙烷脱氢产丙烯的工厂,总产能2025年初就超2200万吨,这些厂子不能停啊,塑料制品链条一断,后头聚丙烯、包装材料全得趴窝。所以,他们二话不说,转向中东和加拿大。中东的阿联酋、卡塔尔、阿曼这些国,本来就油气资源足,出口量本来就大,现在中国一加码,他们的LPG船队直接多出好几趟,宁波港、上海港这些地方,卸货的加拿大船越来越多,温哥华的油砂管道扩建后,丙烷流向亚洲的量2025年上半年就涨了15%。 你以为关税一暂停,事儿就完了?门儿都没有。5月12日,日内瓦谈判,双方签了个90天框架,美国关税从145%降到30%,中国也松了口,但丙烷这块儿,中国买家压根儿没动摇。为什么?利润薄啊,每吨丙烷赚头就20美元,政策一变,风险谁扛得住?美国那边反复无常,今天加明天减,中国企业学乖了,早早锁定了新渠道。中东货稳定,加拿大货便宜,运费也就多30美元,算下来比赌美国政策靠谱多了。路透社4月21日分析,亚洲LPG格局到7月基本定型,中东份额翻倍,加拿大出口持续上坡,美国的呢?仓库堆着卖不出去,价格跌了15%,出口商只能转战欧洲和印度,但那些市场消化不了这么多。 这不光是丙烷一家子的事儿,整个能源链都受波及。3月份,中国对美原油采购砍了90%,转头从加拿大拉了730万桶创纪录,LNG进口直接对美清零。塑料厂下游呢,聚丙烯生产成本稳住了,但对美国低端货兴趣没了,高附加值的又被出口管制卡着。制造业升级快,中国工厂现在玩高端部件、数字化转型,美国的那些老本行,塑料原料啥的,越来越吃不着。反过来,美国豆农也哭晕,自5月起,中国大豆一粒不买,30年头一遭,第一季度出口降22.7%。农场主们组团去华盛顿游说,民主党媒体天天播他们的苦日子,直指特朗普政策坑人,共和党基本盘都晃了。 中国企业这波操作,韧性真强。贸易战一打,他们没坐等,就开始多元化。像中粮集团,早几年就在巴西桑托斯港建1400万吨码头,秘鲁深水港也快完工,农产品绕着美国走。能源上,加拿大Trans Mountain管道扩建后,中国成了头号买家,5月16日路透社说,额外产能大头都奔亚洲去了。东南亚呢?中国对东盟出口前7个月涨13.5%,对印度13.4%,非洲24.5%,企业30%以上大厂海外建厂,规避关税。越南、泰国这些地,低成本高增速,正好接盘中国转移的低端制造。产品也升级了,设计加码,核心技术抓牢,绿色数字化转型,避开价格战,高附加值货关税影响小。 美国企业这下子尝到苦头了,以为停火中国买家就回来,谁知供应链重塑后,门槛高了。能源专家直言,中国对美LNG清零可能是永久的,以后不签新合同。全球贸易格局变了,美国忙着筑墙,中国加速跟新兴市场绑紧。金砖本币结算破30%,美元地位晃荡,中美关系重构,不可逆。特朗普那套单边主义,短期看热闹,长期坑自己,豆农、出口商先扛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