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摄像头助“沙希德”无人机躲避拦截】 11月26日,《商业内幕》揭秘俄罗斯对“沙希德”无人机的现代化升级 。俄罗斯为部分“沙希德”无人机加装了后视摄像头,使其能够探测乌克兰拦截设备并实施规避。 报道援引乌克兰国防部负责创新事务的副部长尤里·米罗年科的话指出,俄罗斯“持续测试”新型纵深打击武器,尤其在“沙希德”无人机的改装及新型号部署方面动作不断。 曾担任乌克兰无人机部队指挥官的米罗年科表示,“部分‘沙希德’已配备后视摄像头,用于发现我方拦截式无人机并作出反应。” 乌克兰军方此前曾在俄罗斯诱饵无人机和侦察无人机上发现过后视摄像头。但报道强调,米罗年科的表述印证了俄方正持续适配乌克兰“最新防空装备之一——拦截式无人机”。 报道指出,“过去一年间,俄罗斯在无人机作战领域投入巨资。其国防工业每月生产数千架仿伊朗‘沙希德’的无人机,莫斯科定期在夜间对乌克兰发动空袭,单次投放量可达数百架。” 文章回顾,乌克兰针对这一威胁推出了拦截式无人机,有效减轻了其他防空系统的压力。目前基辅“日均生产数百架此类设备”,北约军方及部分西方企业已将该技术列为重点投资方向。 西方部队同样关注到俄方为“沙希德”加装摄像头的升级动作。美国陆军中士莱利·海纳上周在波兰举行的北约活动中向《商业内幕》透露,莫斯科为“沙希德”配备了热成像探测器,使其能发现从后方逼近的拦截式无人机,部分无人机还具备机动规避能力。海纳表示,在此情况下,拦截式无人机操作员需及时调整飞行速度和航线。 报道指出,“乌克兰部署拦截式无人机后,俄罗斯随即加装后视摄像头,这清晰展现了官方所称的战争‘行动-反制循环’——一方升级装备,另一方则研发应对手段。这种战争中普遍存在的循环,在乌克兰战场正以极快速度演进。” 米罗年科表示,技术战本质是“猫鼠游戏”:每一项新技术能为一方带来阶段性优势,直至另一方研发出反制措施。例如战争初期,俄罗斯为“沙希德”配备四通道天线,乌克兰迅速通过电子战手段实现压制,俄方随即升级为16通道天线适配机型。 据悉,除拦截式无人机外,乌克兰还将测试其他反制“沙希德”的装备。其中,法国企业计划部署首个实战型“无人机屏障”,用于保护能源设施免受俄罗斯神风特攻队无人机袭击。 此外,德国首套基于“豹1”坦克底盘的“天空游骑兵35”(Skyranger 35)塔式防空系统已运抵乌克兰,该系统具备拦截巡航导弹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