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身价8亿无人敢娶,曾公开了四条择偶标准,应征者却寥寥无几,有网友还吐槽说:有这条件,找个20岁的年轻女孩不香吗?潘晓婷的择偶标准到底是什么,真的很高吗? 如果不是那束闪着冷光的台球灯,人们很难将如今优雅干练的潘晓婷,与当年那个扎着马尾、在球台前眼神锐利的小姑娘联系在一起。 她 15 岁成为全国冠军,20 岁被媒体称为“九球天后”,她把无数个清晨与深夜都留给训练厅,一杆一杆打出了属于中国女子九球的时代。 当事业辉煌一再被放大时,人们也开始对她的私生活津津乐道——尤其是“40 岁身价 8 亿却无人敢娶”这样的网络传闻。 很早以前,潘晓婷在一次轻松的访谈里,被主持人开玩笑地问道: “你这么优秀,择偶标准是不是很高?” 她当时想也没想,半开玩笑地说了几句: “要看着顺眼吧,得比我高一点,有责任心,对家庭好,会做顿饭,最好有自己的事业……能力和我差不多甚至略高也没问题,但不要同行。” 主持人笑得前仰后合,现场观众也哄堂大笑。 这些话本是节目里轻松的闲聊,却在被剪辑后迅速发酵,变成了网络口中: ——“潘晓婷开出四大苛刻择偶标准!” ——“普通男人难以匹配九球天后!” ——“要求比她强的人,还不能同行,这谁敢上?” 于是,“高攀不起”“吓退无数男士”“无人敢娶”等夸张的词汇,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被反复使用。 而潘晓婷本人,却常常只是笑笑:“我只是说了点希望,哪有那么夸张。” 在外界看来,她是夺冠无数、气质冷艳、事业顶峰的女明星。 但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卸下妆、放下球杆的时候,她只是个普通的女人——会在家里给猫铲屎,会沉迷追剧,会因为一点不顺心冲一杯热茶缓缓情绪。 她也和很多人一样,经历过几段没有结果的恋情。 曾有人因为她的光环被吸引,也因为这光亮过于耀眼而退缩。 有人欣赏她的坚持,也无法承受她长期奔走训练与比赛的生活节奏。 “优秀不是问题,可是强大的女人,总让男人觉得自己不那么重要。” 一位曾经追求者这样说。 这些经历让她明白,真正能走进她生活的人,不能只是欣赏她在聚光灯下的样子,也要能陪她熬过那些无人看见的日子。 也正因如此,她对择偶的要求变得越来越简单却越来越重要: 不是豪车别墅,不是名气背景,而是稳定、可靠、能让她卸下盔甲、能一起过日子的人。 在网上的评论区,有人戏谑地说: “有这条件,找个 20 岁的女孩不香吗?” 助理把这条评论读给她听时,她正给植物浇水。 潘晓婷抬起头:“那就去找呀,我又不会少块肉。” 她性子温和,却不软弱。 她明白,人们常用“女性年龄”作为评判的杠杆,却鲜少看到女性本身的价值与生命的厚度。 “我不着急。” “我这一辈子那么努力,总不会连自己的幸福都等不到吧。” 她说这话时语气轻松,却带着一种静水般的坚定。 好友周小红跟潘晓婷认识 20 年,她最有资格评价: “晓婷强大,但不是别人以为的那种女强人。她是很温柔很能照顾人的那种。” 她举了个例子: 有一次她失恋了,半夜给潘晓婷发消息,本以为第二天才会得到回复,没想到一分钟不到晓婷就打来电话:“你开门,我在楼下。” 那天她陪着好友坐在台阶上聊到凌晨四点。 后来朋友们常说: “潘晓婷这种性格,不是挑剔,是太能照顾别人,所以更想找一个也能照顾她的人。” 40 岁这一年,媒体再次问她是否焦虑婚姻时,她笑着说: “我的人生从来不靠婚姻来证明价值。” 她依然在球台前气势如虹,依然活跃在综艺节目里,也尝试投资、创业、公益。 外界说她身价过亿,她笑着回应:“反正我自己没数到过那么多钱。” 人们以为她应该焦虑、彷徨,然而她过得比多数人想象得更轻松: 她学画画,学插花,旅行、读书、体验新运动; 她会自己下厨,也会和朋友围坐在餐桌前聊天到夜深; 她会突然决定去一个新的城市散心,也会在凌晨独自开车去海边吹风。 她把四十岁活成了许多人羡慕的模样——不争不抢,不慌不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