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洞清空了,但问题还在:外卖小哥的“下一个夜晚”在哪里安身? 你看过那个视频没

枫叶漫天 2025-11-28 07:16:41

桥洞清空了,但问题还在:外卖小哥的“下一个夜晚”在哪里安身? 你看过那个视频没?就上海外卖小哥住桥洞被劝离的那件事。 执法队员确实挺温暖的,没有凶神恶煞,没有强制驱赶。他们等小哥跑单回来,温和地沟通,讲规定,说隐患,还关心小哥“吃饭怎么解决?”“有没有热水喝?”。最后帮忙收拾东西,反复叮嘱注意安全。 整个过程,像一场温情的告别。 然后呢? 然后桥洞恢复了整洁,城市恢复了体面。执法人员完成了任务,外卖小哥收拾好了行李。 那么明晚呢?明晚这位小哥睡哪里?是另一个桥洞,某个公园长椅,还是24小时快餐店的角落?我们不知道,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 这让我想起一个老词,叫“扬汤止沸”。一锅水沸了,你把水面搅动几下,水好像暂时不沸了,但锅底的柴火还在熊熊燃烧。 这些外卖小哥是谁?他们是每天给我们送餐的人,是这座城市的“摆渡人”。他们从偏远地区来,想在这座城市挣点钱寄回家。可这座城市给他们的选择是什么呢?月租两千多的房子,差不多要吃掉三分之一工资。剩下的,要寄回老家养孩子、赡养老人。 于是桥洞成了无奈的选择。他们自律得让人心疼——垃圾打包好,物品摆放整齐,不吵不闹。他们不是要破坏什么,只是想在这座光鲜的城市里,找到一个能躺下休息的角落。 执法的温情值得肯定,它比粗暴驱赶好太多。但温情的背后,是一个我们不愿直视的真相:我们能用温和的方式恢复桥洞的秩序,却没能给这些城市运转的螺丝钉一个真正的去处。 这就像你看到一个人快要掉下悬崖,你没有伸手拉他上来,只是温柔地提醒他:“这里危险,请你换个地方掉下去。” 我们现在有那么多高楼大厦,夜晚亮起万家灯火。可为什么,就是没有一盏灯,能为这些最辛苦的人而亮? 这个问题,不是那几个执法队员该回答的,也不是他们能解决的。他们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完成得很有温度。 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这座庞大的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是否还记得为那些最底层的劳动者留一扇门?哪怕只是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小小空间,一个他们负担得起的容身之所? 杜甫一千多年前的呼喊,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们早已有了千万间广厦,甚至足够几十亿人居住。可为什么,就是没有一间属于那个每天给你我送餐的外卖小哥? 桥洞清空了,城市整洁了,视频传播着执法的温情。但我的心却沉甸甸的——因为我知道,今晚的上海,依然会有几个疲惫的身影,在寻找下一个可以躺下的地方。 而这个问题,远比清空一个桥洞要复杂得多。 爆料

0 阅读:0
枫叶漫天

枫叶漫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