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之前一直被“集采杀价”“回款难”“出海受阻”三座大山压着,不少人避之不及。但最近一系列信号表明,这些大家最担心的利空基本都落地了:第十一批集采明确不搞“恶意低价内卷”,医院回款周期压缩到30天内,连创新药出海的政策担忧也有了明确的应对逻辑。 政策风向确实在变。集采不追求“最低价中标”,算是给了药企一口喘气的机会。以前为了中标,价格压得比成本还低,企业哪还有钱搞研发?现在规则更理性,能活下来的企业总算能看看未来了。医院回款提速到30天,更是雪中送炭。药企最怕资金链断裂,现在回款快了,现金流压力小多了。 出海这事儿也明朗了些。以前我们的创新药想去欧美市场,总卡在临床数据互认、法规差异这些环节。现在监管层面在推动国际多中心临床,相当于提前帮药企扫清一部分障碍。这条路真要打通了,市场空间可就从国内扩大到全球了。 不过也别太乐观。集采价格即便不那么“恶意”,利润空间依然被压缩得很薄。药企得学会过“紧日子”,靠一两个明星药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了。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极致,要么真正做出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中间状态的企业会越来越难。 回款快是好事,但医院的执行力度还得观察。政策是出台了,落实到每家医院、每个科室需要时间。医药代表们可能还得继续为催款奔波一阵子。 创新药出海看着美好,门槛却一点没降低。欧美市场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要求极其严苛,我们的临床数据能不能经得起考验?销售渠道怎么搭建?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失败的风险依然不小。 医药板块最黑暗的时刻可能过去了,但前面的路绝非坦途。投资这个板块,需要更多耐心去甄别哪些企业真的在搞创新、控成本,哪些只是蹭概念。政策改善提供了生存环境,但企业最终要靠产品说话。集采 药品集采 医药行业 集采风险 集采新规 集采药价 集采之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医药板块之前一直被“集采杀价”“回款难”“出海受阻”三座大山压着,不少人避之不及
甜美少女心
2025-09-27 11:35:44
0
阅读: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