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最大贡献,就是成功压制了日本,让这个国家没能成为超级大国的霸主,从1968年开始,日本人口过亿,智囊团的计划是在2030年之前人口翻倍,变成超级大国,仅次于美国自己,可谁料美国从1979年便开始筹划打击日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8年,日本人口突破一亿,经济总量超越德国,智囊团提出了宏大的“人口倍增计划”,设想在2030年将人口翻到两亿,以此撑起一个与美国并肩的超级大国梦,可谁料美国从1979年就已经开始暗中筹划打击日本,把它拦在半山腰。 那一年正值石油危机的余波,日本制造的小型节能车席卷美国市场,丰田、本田迅速崛起,底特律的工人们却大批失业,美国社会弥漫着焦虑和愤怒。 国会随即抬出《贸易法》第301条款,对日本汽车发起调查,所谓的“自愿出口限制”协议,实则是赤裸裸的强迫,日本被迫同意每年出口不超过168万辆。 表面上这是权宜之计,背后却逼迫日本车企将产能迁往美国,仅在1980年代就在美国本土投资建厂超过200亿美元,这一步看似打开新市场,实则让日本的产业命脉渐渐被美国掌握。 汽车之外,更关键的战场是半导体,1970年代中期,日本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份额还只有20%,短短十年就飙升到50%,东芝、NEC等企业的DRAM芯片在美国市场份额高达七成。 美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如果芯片的主导权被日本夺走,美国科技霸权就会动摇,于是1986年的《美日半导体协议》横空出世,硬性规定外国企业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不得低于20%。 次年,美国干脆对3亿美元的日本芯片征收100%关税,在此基础上,美国政府联合IBM、英特尔等企业建立SEMATECH联盟,投入巨资研发新一代芯片技术。 结果到1993年美国市场份额反超至43%,而日本企业的利润率则从15%惨烈下跌到3%,从世界之巅跌入泥潭。 贸易与技术的双重打击还不够,美国又在金融领域布下陷阱,1985年,华尔街操盘手推着日本签下广场协议,短短两年日元对美元汇率从240:1升到120:1,出口优势瞬间崩塌。 丰田在1986年的净利润同比下跌40%,出口导向型企业全面受创,日本央行急忙降息,从5%一路砍到2.5%,巨额资金失去出口出口,转而涌向股市和房地产,东京地价在四年内上涨三倍,日经指数突破39000点。 这个虚假的繁荣让日本人沉醉,仿佛迎来属于自己的世纪时刻,可泡沫一旦破裂,代价便是惨烈的“失落二十年”,1990年后,银行坏账高达150万亿日元,企业投资锐减,消费持续萎缩,日本经济增速长期低于1%。 美国在贸易领域,从1970到1990年对日本发动了24次301调查,钢铁、家电、电信无一幸免,在金融领域,用汇率协议和货币操作削弱日本出口竞争力。 在科技领域,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日本资本收购美国高科技公司,1987年拦下富士通收购仙童半导体就是典型案例,三板斧合力出击,把日本的超级大国之路硬生生砍断。 美国固然成功压制了日本,却也制造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日本被按在地上之后,产业链开始向韩国、台湾、中国大陆转移,三星、台积电趁机崛起,中国凭借庞大人口和低成本制造逐渐接管全球市场份额。 九十年代,亚洲制造业新一轮繁荣在日本之外展开,中国的海尔、华为、联想一步步走上世界舞台,美国当年想要压制一个竞争者,却给了另一个更庞大的挑战者腾出了空间。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美国的最大贡献,就是成功压制了日本,让这个国家没能成为超级大国的霸主,从1968
如梦菲记
2025-09-27 13:44: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