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对中国,打响了“新甲午战争”的第一枪。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当永安 2025-09-27 23:45:33

日本右翼,对中国,打响了“新甲午战争”的第一枪。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9月18日,这个在中国人心里带着伤痛的日子,本该是铭记侵略、反思历史的日子。可就在这一天,日本政坛传出一条消息,高市早苗宣布参选日本首相。 这个动作一出来,瞬间引爆了舆论。因为这一天的选择太过明显,挑衅意味十足。她不是不知道“918”的分量,而是要故意踩在中国的痛点上刷存在感。 高市早苗是什么人?她被视作日本政坛最典型的极右翼,打心眼里认同安倍晋三的那一套“修宪、扩军、摆脱战后体制”的思路。 她现在的动作,就像是在接过安倍未竟的旗子,要继续推进日本右翼的那条路。宣布参选的日期,已经说明了她的政治态度:要用中国作为对手,来提升自己在日本国内的政治能量。 更关键的是,她的背后不只是她一个人。安倍当年没完成的“修宪扩军梦”,在日本政坛仍然有人盯着。 日本右翼势力早就把中国当成“假想敌”,他们知道,如果没有一个能刺激民意的对手,他们很难让修宪和扩军的议题在国内合法化。 而现在,美国正在不断给日本打气,推动日本在亚太地区充当马前卒,所以高市早苗这样的政客,就顺势而为,把中国摆上台面,借机炒作“新甲午战争”的说法。 从国际环境来看,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已经非常清楚,利用日本牵制中国,把中国的发展拖慢。美国自己并不想直接上场对抗,但它需要一个前沿代理人,日本就成了最合适的选择。 日本的经济虽然这几年疲软,但军工、科技、产业基础还在,美国只要松开枷锁,就能让日本快速走上军事化的轨道。 对比一下当年的甲午战争和现在的局面,会发现日本右翼的思路很简单,当年日本就是靠对外战争,突破了自己的发展瓶颈,成为了东亚的新霸主。 今天他们心里打的算盘也是类似的,想通过在对华政策上的强硬姿态,重新凝聚国内舆论,顺便在亚太的格局里找到更高的地位。对他们来说,所谓“新甲午战争”,不是单纯的历史隐喻,而是一种现实的战略设想。 问题是,今天的中国和120多年前的中国,完全不是一个量级。那时候的中国积贫积弱,靠着洋务运动勉强造了几艘军舰,就想和日本的近代化海军硬拼,结果输得很惨。 可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体系齐全,国防建设完善。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具备了在东亚压制日本的能力。日本如果真要赌一把“新甲午”,结果只会把自己推向更危险的境地。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日本右翼的挑衅,往往不是一下子硬碰硬,而是通过一步步突破底线来实现的。 美国和日本之间,是一种高度捆绑的关系。美国需要日本当工具,日本右翼需要美国当靠山。双方的利益点非常一致。 美国能给日本提供技术、装备和外交庇护,日本则帮美国在第一岛链上顶住中国。这种互相利用的关系,让高市早苗的政治动作更容易得到外部的支持。她只要高调喊一喊,国内舆论就能发酵,美国也能顺势给她一些政治背书。 日本右翼打的牌,是民族主义、是历史的阴影、是外部的支撑;中国需要打的牌,是大国的实力、战略的耐心和国际的格局。 高市早苗宣布参选的时间选在“918”,本质上就是一次试探,看中国会不会被激怒,会不会在舆论和政策上做出过激反应。只要中国能稳住,不让她轻易得分,那么这种挑衅就很难真正发挥作用。 当然,日本右翼的野心不会就此停下。他们会继续推动修宪,把自卫队彻底变成军队;会继续增加军费,让日本成为全球军费排名前几的国家;还会在外交上不断靠拢美国,甚至拉上澳大利亚、菲律宾来做声势。 他们要的,就是营造一个“围堵中国”的氛围。可这个氛围能不能撑得住,还得看中国的态度。如果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持续向前,整个东亚的格局就会逐渐失衡,日本再怎么折腾,也只能是陪衬。 历史已经证明,日本的右翼政治路线,最终会把自己带进危险的境地。二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今天他们想重走老路,哪怕披上了所谓“正常国家”的外衣,本质上还是在挑动对抗。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面对的不是120年前的中国,而是一个已经具备全面反击能力的大国。所谓“新甲午战争”,更像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高市早苗选在“918”参选,看似聪明,实则愚蠢。她可能在短期内获得一些右翼选民的掌声,但在历史的长河里,这样的动作不过是又一次自我绑架。 中国今天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任何挑衅都不会改变中国继续发展的步伐。真正的较量,不在嘴炮,也不在挑衅,而在国家实力的比拼。 日本右翼想把中国拖进一场“新甲午”,结果只会发现,他们打响的“第一枪”,很可能也是把自己推向深渊的第一步。

0 阅读:0
当永安

当永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