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曾国藩施展毒计,除掉了死对头两江总督何桂清。何桂清死前,这才发现低估

帝王八卦 2025-09-28 11:52:16

1862年,曾国藩施展毒计,除掉了死对头两江总督何桂清。何桂清死前,这才发现低估了这个“曾剃头”。 咸丰五年开春,曾国藩派郭嵩焘前往浙江请求协饷,最后郭嵩焘却攥着一封冷冰冰的回信,垂头丧气地回到营中。 当时担任浙江巡抚的何桂清,在信里没给曾国藩留丝毫余地,不仅二十万两协饷一分没给,还反咬一口,给曾国藩安上了 “浪费军饷却毫无战功” 的罪名。 这两位都出自穆彰阿门下的门生,官场生涯却有着天差地别。何桂清三十八岁就当上了巡抚,后来更是坐上两江总督的位置,还被封为太子少保。 再看曾国藩,他是出了名的 “笨拙儒士”,组建湘军后遭到各方排挤,只能咬牙坚持着 “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 地位上的差距让何桂清对曾国藩充满轻视,这种轻视很快就变成了毫不掩饰的打压。 咸丰六年,石达开带领太平军猛攻湘军,曾国藩还在紧急调动兵力的时候,何桂清的加急密折已经抢先送到了紫禁城。奏折里对太平军兵力强大的实际情况只字不提,反而专门弹劾 “曾国藩调度不当,导致战局陷入被动”。 朝廷根据这份奏折严厉斥责了曾国藩,曾国藩把这笔仇悄悄记在了心里。 咸丰十年初春,李秀成使出 “包围杭州引诱援兵” 的计谋,这成了激化曾国藩与何桂清矛盾的导火索。 当时的浙江巡抚罗遵殿,接连发出十二道紧急文书请求支援,可江南大营提督张玉良率领的援兵,却在苏州被何桂清强行拦下 , 他把五千精锐士兵交给心腹王有龄,还故意让军队绕远路,先去救援湖州,之后才慢慢向杭州进发。 等这支援兵终于赶到杭州时,杭州已经被太平军攻破,罗遵殿自杀。 为了推卸责任,何桂清连夜写好奏折,把 “收复杭州” 的功劳全算在王有龄头上,还趁机弹劾罗遵殿,搅黄了朝廷原本打算给罗遵殿的抚恤待遇。 罗遵殿是胡林翼的老部下,论关系也算是曾国藩的 “自己人”。远在安徽军营的曾国藩得知这个消息后,气得大骂不止。 同年五月,李秀成率领军队回攻常州,面对太平军的猛烈进攻,手握数万绿营的何桂清慌了。这些绿营兵大多是老弱残兵,真要上战场厮杀根本顶不住。 于是,在一天夜里,何桂清带着亲兵逃离常州。城墙上的将领张玉良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主帅逃跑的场景,当天晚上就带着广西籍士兵撤离了。第二天,常州城被攻破,常州知府投河自杀。 江苏巡抚得知何桂清弃城逃跑后,下令关紧苏州城门,不让他进城。没办法,何桂清只能辗转躲到上海租界,这一躲就是两年多。即便这样,他还是没收敛,在租界里依旧摆着两江总督的架子,还偷偷派人四处疏通关系,想靠着多年经营的人脉网重新崛起。 何桂清认为,只要朝廷里有人出面说情,“弃城而逃” 的罪名总能蒙混过去,却完全不知道曾国藩早就为他布下了天罗地网。 何桂清逃跑后,清廷下旨让曾国藩接任两江总督。后来,王有龄所在杭州时被太平军层层包围,多次向湘军请求支援。 但曾国藩选择按兵不动,对幕僚说:“罗遵殿被包围之时,王有龄怎么没这么着急?” 最后,王有龄走上了罗遵殿的老路,城破后自杀,曾国藩趁机推荐左宗棠接任浙江巡抚。 紧急着,李鸿章出手,以朝廷的名义派人从上海租界把何桂清抓了回来,关进了刑部大牢。但何桂清多年经营的人脉确实不一般,十七位朝廷部院大臣联名上书为他求情,就连恭亲王奕訢都出面求情。 简单来说就是:地方官员坚守城池是基本要求,不能拿下属的意见当借口逃避责任;判定大臣的罪名要看他的真实想法,而不是看有没有同僚联名求情。 曾国藩的潜台词是,如果赦免了弃城而逃的封疆大吏,以后再发生战事,谁还会拼命守城呢? 湖广总督官文、新任江苏巡抚李鸿章等人纷纷上书表示赞同,朝堂上的舆论风向一下子就变了。 关在大牢里的何桂清才终于明白,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个被叫做 “曾剃头” 的对手。曾国藩从来没和他当面争吵过,却用三年时间布下了一个完整的局:先等着他犯下致命错误,再逐个清除他的党羽,最后用一封奏折把他送上绝路。 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七日,何桂清穿着囚服跪在断头台上,监斩官读完圣旨,刽子手的刀光一闪,这位曾经的封疆大吏,最终成了清廷警示大员们的反面例子。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