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可笑,连中国二字都不敢打上去国民党在台湾进行党主席选举,连自己党派的名字都不敢全部打上去。难道他们改名了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台湾国民党在搞自己内部选举的时候,宣传材料上、新闻报道里,党名里那个“中华”二字、甚至“中国”两个字,都被刻意弱化或者直接省略掉,好像生怕一不小心,把自己和中国联系在一起,就会得罪谁一样。 先不说其他,光这一点,就让人质疑,这个党到底还有没有骨气?还有没有历史责任感? 说实话,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过去几十年,国民党在台湾的行为,一直都是绕着“中华”二字小心翼翼地走。 每次选举,口号上越来越软,宣传里越来越模糊,连自己党史上最辉煌的部分,都被处理得不温不火。 为什么?很简单,他们害怕“触碰敏感”。触碰谁?触碰台湾民众对“独立”和“认同”的情绪,也触碰所谓国际舆论的敏感神经。说白了,就是怕得罪选民,怕影响票数。 为了选票,连自己名字都敢躲着走,这是什么概念?历史上打过无数仗、建立过中华民国政权的党,如今成了一个在名字上都要打马赛克的党,这就是现实。 这种行为的逻辑很明显,政治谨慎大于历史担当。他们不敢正面喊“中国”,怕被认为是“统派”;不敢强调中华文化和历史根源,怕冒犯年轻一代的本土意识。 结果就是,党越低调,越回避历史,就越让人怀疑它的存在意义。你可以看到,现在的国民党主席选举宣传里,几乎看不到“中华”“中国”的字眼,官方媒体报道也大多含糊其辞。 选民会怎么想?会觉得你这个党连自己是谁都不敢讲清楚,你能有什么主张?你能代表什么利益?这种模糊不仅伤害了党的历史信誉,也在慢慢蚕食基本盘。 民进党完全相反,他们虽然口号有争议,但身份认同明确,立场鲜明,你知道他们想干什么,他们敢说敢做,不回避。 即便你不认同民进党的政策,但至少不会怀疑他们是不是自己人,方向是不是清楚。而国民党呢?党名都不敢全写,宣传口径总是模糊,你很难看出他们真正想要什么。 今天说这个,明天改那个,好像政治立场就像橡皮泥,随便揉一揉就行。对比一下,民进党用的是“明确加敢说”,国民党用的是“回避+谨慎”,这种差距摆在那里,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种回避的后果也很直接。第一,信任度下降。老百姓会想,这个党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敢坚持,其他承诺能信吗?政策能兑现吗? 第二,影响基本盘。国民党的传统支持者,大多还是认同中华民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如果党自己都不敢强调这些,他们的认同感会逐渐消失,票源也会动摇。 第三,形象受损。一个党,如果连自己历史都不敢面对,还能指望外界对它有尊重吗?政治上就是如此,你先连最基本的身份认同都处理不好,再多花心思做活动,效果也大打折扣。 其实,国民党这种行为背后的逻辑可以理解,但并不能认同。 他们在台湾执政多年,一直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找平衡,尤其是面对年轻选民和岛内本土意识的崛起,总觉得“中国”二字敏感、容易引发争议,于是采取回避策略。 这种“政治谨慎”,表面上避免了短期冲突,赢得了一些选票,但长期来看,这是在消耗党的根基。政治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根基不稳,跑得再快也跑不远。 对比一下过去,国民党曾经是中华民国的执政党,党名里有“中国”,代表的就是民族认同和国家使命。 几十年后,同样的党却在台湾连自己名字都不敢用全,这就是本质上的退步。不是说党不能适应时代变化,而是适应不能变成回避,政治灵活不能变成历史自弃。 历史责任感不是口号,是你敢不敢面对自己的过去,敢不敢正视自己的身份。今天的国民党,把“中华”“中国”打马赛克,选民看得很清楚,这个党怕得太多了,连自己都怕。 说白了,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敢用全的党,能赢得多少人的心?能让多少人信任?历史在这里有个简单标准,敢不敢面对自己,敢不敢承担责任。 民进党至少敢,哪怕做法有争议;国民党呢?回避、谨慎、退缩,这就是今天的真实写照。 未来能不能翻身,能不能恢复往日的影响力,不在于口号多响,而在于敢不敢正视自己,敢不敢在名字上、在历史上、在政策上,表明立场。只有这样,才可能赢回公众的信任,才可能让基本盘稳固。 最终说一句,连自己名字都不敢全打出来的党,不是巧妙,是可笑。选民会记得,历史会记得,政治舞台上的位置也会记得。 国民党要是想真正翻身,必须先从敢于正视自己开始,敢于用名字说明立场,敢于用行动承担责任。 名字都不敢写全,其他再怎么宣传、再怎么选举,也只是自我掩饰,无法赢得真正的尊重和支持。这个教训,说白了,简单明了,也够清楚。
真是可笑,连中国二字都不敢打上去国民党在台湾进行党主席选举,连自己党派的名字都不
当永安
2025-09-28 12:45: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