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等什么条件都成熟了,就永远不可能干成事。看中共党史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党创立的条件真是太不成熟了。拿理论来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从国外翻译过来的共产主义著作其实非常有限。1920年8月出版的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这之前,陈独秀、李大钊看到的都是节选的版本。至于马恩其他的著作,当时根本就看不到。 很多人创业或者干大事,总爱等条件齐全了再动手,结果往往一辈子啥也没干成。翻翻中共党史,你会觉得这党成立的时候,条件差到家了,但人家就是起步了,还干成了大事业。这里面有啥道理?简单说,就是别老纠结准备工作做得完美,关键是行动起来,边走边调整。党史里头,这点体现得特别明显,尤其是建党初期的那段。 先说理论基础。1921年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还处在起步阶段。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只是零星介绍进来,主要通过一些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到过马克思的名字,但没系统。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先进分子才开始认真关注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1918年发表文章介绍布尔什维克胜利,这算早期的宣传。但那时资料少得可怜,大多是从日文转译的节选本,比如河上肇的书。陈独秀、李大钊他们接触的,也就那些片段,没全本。陈望道1920年春接受邀请,从日文和英文版翻译《共产党宣言》,用了几个月时间,8月在上海出版。这本是第一个完整中文译本,之前大家看的都是零散部分。其他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那时候基本没译本流传。毛泽东后来回忆,他建起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靠三本书:《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这些书多是从日本引进的二手货,研究里头有不少二手信息。早期党员对理论理解不深,党在二大才提出反帝反封建纲领,但整体理论水平还幼稚。七大时,毛泽东说,那时候马克思主义有多少,世界事怎么办,都不清楚。可见,建党时理论指导远没成熟。 不是说这些先驱不聪明,他们为什么信马克思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联十月革命的现实成功。十月革命1917年推翻沙皇,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给中国知识分子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之前中国试过君主立宪、总统制,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后,大家找新路子,十月革命的胜利让很多人觉得,这套理论在实践中行得通。李大钊、陈独秀他们通过报纸报道苏联动态,来补充理论空白。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1920年来中国,跟陈独秀他们接触,提供信息和援助。这不是空谈理论,而是看到苏联从乱局中杀出来,建立新政权。中国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先进分子觉得,走苏联路子或许能救中国。所以,不是纯理论说服了大家,而是现实范本让他们下定决心行动。早期小组在北京、上海成立时,成员聚会讨论,多是边学边干,没等全懂了再动。 再说现实基础。党成立时,就一小撮人,算不上啥大组织。在民国乱局里,共产党早期就是个不起眼的政治团体。1921年一大,13个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经费呢?最初靠陈独秀、李大钊的工资补贴。陈独秀办《新青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当图书馆主任,他们的薪水维持小组活动。共产国际也提供援助,从1921年10月到1922年6月,中共收到国际协款1万多块大洋,自筹只有几百块。维经斯基、马林他们带来钱,支持建党。没这些外部援助,党早期活动难以为继。参加一大的人,也没全对党抱多大信心。有些代表后来脱离了,只剩毛泽东、董必武坚持到1949年。刘仁静回忆,一大本该李大钊和张国焘去,但李大钊忙教授讨薪,邓中夏去南京开少年中国学会会,罗章龙去长辛店办工人座谈会。最后刘仁静替补,和张国焘南下。在邓中夏他们眼里,这会议重要,但没觉得是啥历史时刻。可见,当时大家对党前途没多乐观。 条件这么差,为什么党能成立并发展?因为先驱们没等万事俱备。毛泽东在七大填入党表时,说没介绍人,我们自己搞的。那时年幼无知,不知世事,但25年后翻天覆地。党史显示,党从一大开始,就强调行动。1922年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三大决定国共合作,推动大革命。1927年失败后,转地下,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建根据地。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4年长征,到陕北。抗日战争领导敌后根据地,1945年七大总结经验。1949年建国。这过程充满曲折,但关键是起步早,没拖。早期党员多是知识分子和工人,边实践边完善理论。七大标志党成熟,但起点低得不行。 这告诉我们啥?干事别总怕条件不成熟。创业者常说,等钱够了、市场好了再干,结果机会溜走。党史里,党没等理论全懂、经费充足、群众基础稳,就行动了。结果,通过实践迭代,党从50人发展到千万级,领导中国革命胜利。苏联影响大,但中国结合国情,走出自己路。国际事件看,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但中国没照抄苏联模式,而是适应本土。早期错误有,比如大革命失败,但从中吸取教训,独立探索。
蒋介石能力到底怎么样?周恩来的评价最准确到位。说起蒋介石这个人,中国近现代史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