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确保美国明白一点:如果你想对中国发动战争,你就会得到战争。如果你想摧毁中国,你就会被摧毁。中国不会听之任之!”高志凯博士的这段演讲,可谓把现在的中美关系点得明明白白。 这不是恐吓,也不是情绪化表态,而是一种冷静到近乎冷峻的战略对白。中国不再回避冲突的可能性,而是直接把后果摆在桌面上。 过去美国习惯用军事优势压制对手,觉得只要航母开到门口,别人就得低头。可现在情况变了,关岛、菲律宾、日本这些美军据点,已经进入中国导弹的打击范围。 东风-17的高超音速突防能力,让传统反导系统形同虚设。东风-26能精准覆盖西太平洋关键节点,所谓的“第二岛链”防御圈,早已不再牢不可破。 美军在吕宋岛部署“堤丰”中导系统,本想形成威慑,结果反而成了活靶子。军事博弈不是摆地摊,位置摆出去,就得承受被反击的风险。 中国海军的航母编队越来越成熟,福建舰完成电磁弹射测试后,远洋作战能力再上台阶。美国航母想在南海随意游弋,必须掂量再三。 空中对抗也在升级。F-35在亚太频繁巡逻,但中国的歼-20和歼-35数量持续增加,配合地面反隐身雷达网,美军的隐身优势正在被稀释。 高志凯选择在阿拉比亚电视台发声,本身就意味深长。他没通过BBC或CNN,而是直接面向全球南方国家说话。这说明中国的话语权不再依赖西方媒体转述。 这种沟通方式的变化,比军事部署更值得警惕。它意味着中国开始在全球叙事中掌握主动,不再被动解释,而是直接定义问题。 经济上也一样。美国搞贸易战,加关税,以为能逼中国让步。结果中国对等反制,美国农民和制造商损失惨重,最后只能回来谈判。 芯片封锁也没挡住华为突破。中国自研加速,产业链逐步补齐,外部压力反而成了内生动力。 中国反复强调不主动惹事,但也绝不怕事。和平发展是目标,但底线不容挑战。台海、南海、主权问题,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美国总想用军事手段弥补经济竞争的劣势,可现实是,中国在多个领域已经形成对等反制能力。 这种实力接近的状态,让任何冒险行为都变得极其危险。不是中国想打仗,而是美国必须明白,威慑已经失效。 大国相处,靠的不是谁嗓门大,而是谁能把后果说清楚,并且有能力兑现。 中国现在做的,就是让美国清醒地认识到:挑衅不会带来胜利,只会带来无法承受的代价。 这不是威胁,是事实。而认清事实,往往是避免灾难的第一步。
“中国正在确保美国明白一点:如果你想对中国发动战争,你就会得到战争。如果你想摧毁
虚假允诺允诺
2025-09-29 17:59: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