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央视也玩起了战略忽悠。今年5月7日那场印巴空战,“A射B导C锁”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歼-10CE是凭一己之力,干净利落地击败了阵风战机。 今年5月7号,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战机在边境上空又一次交手。 事情过去后,网上到处都是分析,其中一种“体系作战”的说法特别流行,好像巴基斯坦是靠着预警机、地面雷达一大堆东西配合才打赢的。 但真实情况,可能没那么复杂。 那场空战的真相,很可能就是巴基斯坦飞行员开着歼-10CE,单枪匹马干掉了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 现代空战,谁先发现对方,谁就赢了一大半。歼-10CE用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看得比阵风的RBE2-AA雷达远得多。 这个优势让巴基斯坦飞行员能从很远的距离外就锁定印军飞机,而对方还蒙在鼓里,这就决定了战斗的走向。 看得远,就能打得远。歼-10CE带的霹雳-15E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超出了印度的想象。 印度那边编号BS-001的阵风战机,直到被导弹锁定前最后一刻,驾驶舱里警报都没响。这说明霹雳-15E导弹的制导技术很厉害,能躲开现在主流的电子干扰。 好飞机也得有好飞行员。巴基斯坦空军很了解他们的对手。 他们有些飞行员以前在卡塔尔空军干过,开的就是阵风。这些人对阵风的性能和弱点一清二楚。 就在5月3号,他们抓住阵风挂着副油箱不灵活的弱点,用两架歼-10CE就逼退了四架印度飞机。这种了解,把装备的优势用到了最好。 空中的战斗打完了,网上的讨论才开始。一个从台湾媒体传出来的“A射B导C锁”的说法,很快就火了,几乎成了官方解释。 这个说法强调是预警机、战斗机和地面站一起配合的结果,把功劳算给了整个作战体系。 英国的《空军月刊》不信这个。他们花了四个月调查,采访了双方的人,也分析了证据,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这场胜利就是靠歼-10CE本身性能好,跟复杂的体系没什么关系,巴基斯坦的主力预警机那天压根就没出动。 那为什么会有“体系论”这种说法呢? 有人分析,这可能是一种故意的误导,目的是隐藏歼-10CE作为一架外贸飞机的真实战斗力,让别人小看它。 也可能是为了卖东西,弱化一架飞机的决定性作用,好推销包括预警机、数据链在内的一整套系统。 不管他们怎么说,印度那边确认损失了包括BS-021在内的好几架飞机,巴基斯坦一架没掉,这是事实。 歼-10CE的实力摆在这里,不容置疑。这场空战说明在绝对的技术优势面前,再复杂的战术和体系都可能不起作用。 这场胜利不只是印巴边境冲突中的一次小插曲,它其实修正了过去二十年流行的空战理论。 自从海湾战争以后,大家都觉得打仗要靠体系,靠网络,单件武器的性能没那么重要了。 但5月7号这次空战证明,如果一个战斗机在发现、锁定、摧毁的每个环节都比对手强出一个档次,它就能一下子“打穿”这个体系。 这不是说体系不重要,而是提醒我们,一个体系到底强不强,要看它最关键的那个点。 如果这个攻击点本身足够厉害,它自己就能形成一个“微型体系”,独立干完活。 霹雳-15E导弹的成功,也让大家看到,西方主流的电子战系统可能有漏洞,这种专门针对特定雷达信号的“静默猎杀”能力,对所有依赖警报系统保命的现代飞机都是个大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战后的舆论。那个被炒得很热的“A射B导C锁”的说法,与其说是分析战术,不如说是一种聪明的宣传战。 它成功地把大家的注意力从歼-10CE惊人的单机性能上引开,转移到一个更复杂、更模糊的“体系”概念上。 这么做,对内可以宣传自己体系建设的成就,对外又巧妙地藏起了“杀手锏”的真实水平,为以后留了一手。
🐼有人说这次阅兵中我们的轰炸机轰6N不够惊艳,没有看到我们期待已久的轰20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