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美国人不想让钱学森回国,为什么不敢暗杀他?因为没办法干掉,你以为的钱学森只是个科学家?实际上他是美国陆军上校,自由出入五角大楼,冯卡门的高足,美国回形针行动人之一,美国喷气试验主导人之一。甚至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NASA多少人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二战刚结束,一个中国留学生摇身一变为美军上校,手握火箭机密,门庭若市出入五角大楼。要是他突然人间蒸发,美国科技圈得乱成什么样? 钱学森在美国的那段日子,得从1935年讲起。那年他刚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揣着庚款公费留学资格,坐船跨越太平洋,10月落地旧金山。海关那头,他递上护照,简单几句英语就过了关,直奔麻省理工学院。那里风洞实验室成了他的主场,1936年6月硕士毕业,论文直指湍流边界层,干货满满。毕业没多久,他又打包行李,搭火车西去加州理工学院,校园里棕榈树成荫,空气里一股加州味。 加州理工是他的转折点。1936年秋天入学,很快就撞上导师西奥多·冯·卡门,这位“航空之父”一眼相中他的才华。冯·卡门是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的创始人,美军技术体系的顶梁柱。钱学森跟着他钻研空气动力学,1939年6月双双拿下航空和数学博士,论文专攻可压缩流体和反应推进。冯·卡门常说,这小子是他的得意门生,两人合作的项目堆成山,从风洞模型到喷气理论,一步步铺开美国航空的底子。 二战打响,美国军方盯上这些人才。钱学森的论文一炮走红,1943年他升副教授,顺势卷入国防咨询。1945年5月欧洲战场停火,他获授陆军预备役上校军衔,肩上那颗星标志着他正式进军工圈。冯·卡门拉着他进顾问团,报告里到处是他的计算模型。五角大楼的走廊他走得熟门熟路,蓝皮文件进进出出,讨论的都是火箭推进和导弹轨迹。这时候的钱学森,已不是单纯的书生,而是美军科技链条上的一环。 更关键的是“回形针行动”。1945年夏末,他奉命飞德国,接收纳粹火箭技术。佩内明德基地的V-2导弹资料堆成仓,他和团队审问沃纳·冯·布劳恩,挖出推进剂配比和轨迹公式。那些德国专家被打包带回美国,钱学森的笔记成了蓝本,直接喂饱了美导弹起步。回国后,他主导喷气推进实验室,这地方1943年就由他和冯·卡门团队建起,藏在加州理工荒野校区。实验室从小型引擎测试起步,成果直通导弹库。1947年他兼MIT副教授,1949年加州理工正教授,课堂上学生挤满阶梯,他的系统工程理念传得广。 钱学森的影响力不是吹的。他的学生和助手散布美国航天界,好些人后来进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喷气方法里,到处有他的影子。毫不夸张地说,现在NASA多少骨干,都是他的徒子徒孙。这层关系网,让他成了美国军工的“顶梁柱”。一个中国面孔,在1940年代美国,就能爬到这高度,本来就稀罕。更别提冷战刚开头,美国正憋着劲拉科技人才对抗苏联,钱学森这种人,动不得。 美国人不想让他回国,这心知肚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一爆,军方立马变脸,9月6日FBI上门,剥他的安全许可,押去终端岛监狱审了两周。出狱后软禁洛杉矶五年,护照扣着,工作禁了,电话监听,监视车街头晃荡。蒋英教琴养家,全家咬牙扛。为什么不直接暗杀?简单,干掉他等于自找麻烦。他的上校军衔摆那儿,五角大楼随便进,冯·卡门高足的标签亮堂堂,回形针行动的功臣,喷气实验室的掌舵人。杀了他,学术圈先炸锅,质疑政府信不过;军方内部得起波澜,高层军官摇头叹气,冯·卡门带头抗议,舆论一闹,冷战人才战直接崩盘。 那些年,美国手段够脏,但也得掂量分量。钱学森的朋友圈遍布军工大佬,学生们在实验室干活,他的系统方法是香饽饽。暗杀不光是个人事,还会逼走一票科学家,苏联那边乐坏了。美国再强势,也得顾国内平衡,公众眼睛雪亮。比起下黑手,软禁审问的名堂小,风险低,还能拖时间。1955年8月4日,禁令终于松口,中美大使级会谈换来几名美军飞行员,他携妻儿9月17日登“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10月8日过香港,转火车回大陆。 钱学森一落地,就扑腾导弹研制。祖国那时科技底子薄,科研散兵游勇,他带来组织化工程理念,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一条龙管到底。戈壁滩上导弹点火,烟柱冲天,“两弹一星”工程就这么立起。中国航天从零起步,导弹核武齐头并进,他的系统思维成了脊梁。回想美国那五年折腾,换来的是战略大亏。放走这么个宝贝,中国科技蹿头,美国后悔也晚了。 而美国当局的算盘打得响,可挡不住历史车轮。钱学森的例子告诉我们,人才是国家根基,留不住的,只能眼巴巴看着对手崛起。中国科技路,走得稳当,靠的就是这样一批先驱。
当年美国人不想让钱学森回国,为什么不敢暗杀他?因为没办法干掉,你以为的钱学森只是
虎虎聊娱乐
2025-09-30 14:40: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