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医案精华》中记载:“人到中年,体内阴阳二气已不如年轻时那样强盛稳固。此时

美倩谈健康 2025-10-01 19:22:24

《叶天士医案精华》中记载:“人到中年,体内阴阳二气已不如年轻时那样强盛稳固。此时出现头晕目眩、出汗不止的症状,根源在于阳气不能潜藏于体内,进而转化为内风,扰动了维持神志清明的虚灵之气。

《黄帝内经》的藏象学说认为,肾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肾脏,二者一属阴一属阳,相互依存、互为枢纽。

肾脏之中藏有真火(即肾阳),这是人体维持生长发育、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只有让这股阳气始终潜藏而不外露,人体才能长久健康、无病无灾。

而肝脏与肾脏的关系,如同子女与母亲——中医称肝为肾之子,当作为母的肾脏精气亏虚时,就无法滋养作为子的肝脏(即水不生木)。

肝脏本身属于风脏,一旦失去肾水的涵养,内部的风邪就容易裹挟着龙雷相火(肝肾中潜藏的虚火),像惊雷般迅速升腾,势头猛烈且难以控制。

这种情况下,常常需要担忧患者会突然中风跌倒,这类病症都属于由体内脏腑失衡引发的内因之症。

患者自己描述,热感从脊背发起,一直蔓延到头顶,之前用清热、补益的方法治疗都没有效果。这其实是因为患者体内脏腑阴液本就匮乏,导致阳气失去制约而独自上冲,也就是中医所说脏阴内乏,阳气独升的情况。

古人认为,肾脏中藏有真阳,必须依靠温性药物才能让它收敛归位;肝脏中寄藏着相火,必须借助清凉之品才能让它平静安宁。

因此,治疗的用药思路应当是:用能填补精气的药物巩固人体下焦(肾所在的部位),搭配咸味药材帮助药效深入肾脏,再加入质地重坠的药材镇压上浮的阳气,用贝壳类(如牡蛎、珍珠母等)药材收敛潜藏虚浮的阳气,用酸味药材收摄涣散的阴液;

同时,还要加入滋阴清凉的药物来平息肝火,通过引导、疏通的方式,让浮越的阳气和内动的风邪不再躁动。

此外,医案中还用到将猪脊筋捣烂后加入蜂蜜制成丸剂的方法,这正契合患者热从脊背起、直冲到头顶的症状——猪脊筋属于血肉有情之品,与人体精气属性相近,能更精准地填补身体的虚损之处,这里面蕴含着深层的用药智慧。

这类因阴液耗伤、身体虚弱引发的病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痊愈,所以选择丸剂这种剂型慢慢调理。

用血肉有情之品填补下焦(肾脏)的亏虚,这种需求不是药效来得快但作用短暂的汤剂能满足的,可见此时选用丸剂,正是贴合病情的最佳选择。

0 阅读:30
美倩谈健康

美倩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