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位中国留学生站起来,当着上千名观众的面,向台上90岁的日本老人抛出了一个尖锐问题:“您认为日本该不该向中国道歉?” 当我们聊起稻盛和夫,如果只想着“经营之神”这个标签,那就太可惜了。 一个27岁白手起家、先后创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猛人,怎么可能只是个会做生意的大佬? 良知,是他的罗盘,是驱动他所有决策的那个原点,他做事,先问的不是赚不赚钱,而是对不对得起良心。 最震撼的一次,是2016年的一场千人座谈会,一个中国留学生站起来,直接问他:日本该不该为历史侵略向中国道歉? 全场瞬间安静,有点骚动,稻盛和夫没有一秒钟的犹豫,姿态郑重地回答,侵略是事实,理应道歉谢罪。 台下有日本人不乐意了,小声说这会削弱国威,他直接反问,难道为了所谓的国家权威,就可以违背人的良知吗? 他还补了一句,日本的道歉之所以不被原谅,就是因为不够真诚,总夹着私心,这种把良知放在第一位的行事风格,源于他一辈子都在学习王阳明的“致良知”。 这可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后来他去拯救濒临破产的日航,所有人都觉得这“门外汉”疯了。 当时日航负债15000亿日元,烂摊子一个,他没去搞复杂的财务模型,而是把“敬天爱人”的哲学理念带了进去,重塑企业文化。 结果呢?424天,日航从巨亏变成盈利1800亿,还成了全球利润第一的航空公司,你看,最大的商业奇迹,恰恰来自最纯粹的道德坚守。 如果说良知是他的地基,那格局就是他看待世界的高度,他总能站得比别人高,所以别人眼里的天大难题,在他那儿就成了小事。 他有个比喻特别有意思,心小了,小事都是大事,心大了,大事都是小事。所以他觉得,承认历史错误非但不会丢脸,反而能赢得尊重,这就是超越了狭隘纷争的宏大视野。 当年78岁的他去救日航,外界一片质疑,但在稻盛和夫眼里,问题的核心根本不是航空业的专业壁垒,而是人心和文化这种更根本的东西。 他已经从企业家的维度,上升到了哲学家的维度,难怪有学者会感慨,像他这样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那么,他哪来这么大的能量?答案是修行,一种在“入世”和“出世”之间来回切换的独特节奏,精神上的“退”,是为了在现实世界里更好地“进”。 他人生的一个巨大转折点在65岁,那年他被诊断出癌症,可他没选择躺在病床上,而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散尽家财,把个人股份全给了员工,然后剃度出家。 这一下,就是长达13年的隐退修行,这期间,他不是在逃避,而是在为自己“蓄能”。 所以,当他78岁再次出山时,他带回来的不只是商业经验,更是一种修行之后看透本质的澄澈心境。 等他把日航救活,再次进入世界500强后,他干了什么?又一次选择出家修行,这个循环说明,他追求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商业帝国,而是个人修为的圆满。 稻盛和夫留下的,不是什么成功学秘籍,而是一种完整的生命范式,良知是内核,格局是视野,修行是动力系统,三者合一,才造就了传奇。 稻盛和夫的思想已经融入了自己的骨血,因为这套东西,尤其是写在《稻盛和夫的成功哲学》里的智慧,提供了一种超越输赢的、更高维度的活法。 信息来源:海峡新干线 2025-09-12座谈会上,中国留学生质问稻盛和夫:“日本该不该向中国道歉?!”作为日本商界首屈一指的“大佬”,他给出了令人惊讶的回答:当然要道歉!日本侵略中国是事实,就应该谢罪
2016年,一位中国留学生站起来,当着上千名观众的面,向台上90岁的日本老人抛出
元洲啊娱乐
2025-10-02 14:48: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