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为了扩大学校的规模,找上陕西督军陈树藩,希望购买一块地皮,对于建学校,陈树藩很感兴趣,他拍着大腿说道:“我们陈氏家族愿意大力支持司徒校长办学堂。”就这样,这块40公顷的土地,陈氏家族只卖了6万大洋,除此之外,陈树藩还捐赠2万大洋,以此资助司徒雷登办学,后来,燕京大学成为中国最美的大学,司徒雷登是美国人,但他办学校,已经超越了国籍… 司徒雷登这人,根在中国扎得深。1876年,他出生在杭州,父母是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从小在街头巷尾混,杭州话说得溜。家里院子外头就是集市,他跟着爸妈走村串户,耳濡目染中国风土。11岁那年,坐轮船晃荡几周到美国西海岸,再转火车东去田纳西,进了学校。英语磕磕绊绊,同学还笑他辫子,可他硬扛下来,适应了节奏。1896年从范德堡大学毕业,拿文学学士,典礼上穿黑袍领证书,父母在台下鼓掌。接着进纽约联合神学院,早上步行上课,听圣经课,图书馆里借中国地图,圈潜在去处。1904年又回中国,船上整理行李,到上海转陆路北上北京,进了教会学校干活。 1919年,司徒雷登接手燕京大学,那时候学校小得可怜,东城盔甲厂就几间屋子,学生94人,大多靠奖学金过日子。教员里头,中国人有博士的就俩,外籍的也凑合。他推开办公室门,看文件堆,立马整合周边教会学校,汇文、华北协和女子、通州协和,全并进来。燕大从此起步,他十次跑美国募捐,搞来250多万美元,够盖大工程。司徒雷登不是光说,实干派,学校从教会小庙变综合大学,文理法全有,中西教学混搭,自由氛围拉满。学生来头不小,冰心、黄昆这些后来都出名。他在中国55年,燕大是他心头肉,超出生死界限。 陈树藩那边,1885年生在陕西安康,家里土坯房,院里几棵枣树。早年家塾跟叔父念书,毛笔描红。1905年进陕西陆军小学,灰军服操场列队,挥木枪练刺杀。1906年保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兵科,马车北上,宿舍铺被褥。课堂操炮模,算射击角,手上墨迹斑斑。1910年毕业回陕西,从少尉干起,营地巡视,监督士兵擦枪。辛亥革命,他西安城墙下指挥部队,支持起义。1915年反袁世凯称帝,军营张贴布告,士兵围读。1918年升陕西督军,督军府审军报,签命令管地方。作为军阀,他高压统治,争议一大堆,对教育倒有点兴趣,兴许想刷名声。 1920年,司徒雷登瞄上西郊40公顷地,原清代漱春园和弘雅园,湖山环绕,排水好,绿化宜人。学校挤,他得扩建,培养人才,中西结合。陈树藩在北京,这事儿得当面谈。司徒雷登不辞辛苦,先火车两天,再督军卫兵护,骑马一周,过土匪区,到西安找陈树藩。两人谈妥,北京再细敲。土地6万大洋卖出,比市价低,额外2万大洋捐款,帮买建材。1921年过户,速度快,双方痛快。陈树藩军阀作风硬,但这笔交易给他留点正面痕迹,乱世里教育借他力,成了亮点。 这交易不简单,司徒雷登带理想,陈树藩有算盘。燕大从此有地基,司徒请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1921夏开工,挖湖堆山建楼。1926年主体成,未名湖波光,博雅塔湖畔,高37米,八角收窄,顶上水泵。学校迁入,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齐全,教室讨论热烈,黑板公式密布。教学宽松,吸引牛人,冰心写诗,黄昆搞科学。1930年代,中西融合出名,哈佛合作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书堆桌,学者交换卷宗。燕大国际声誉上,司徒心血换来现实。 抗日战争1937年爆,日军占北京,司徒雷登拒升伪旗,写抗议信,递日官,被关三年八个月,狭室踱步。抗战胜,1946年他任美国驻华大使,南京使馆处理文件,车会各方。1949年收拾行李,飞机离中国,到华盛顿定居,写回忆录,钢笔书桌前。1962年9月19日逝世,86岁。陈树藩1921年冯玉祥赶出陕西,部队封路,他率残部撤,翻关隘,到四川山区。移天津租界,租小楼读军报。抗战拒日,化难民乘船南,四川乡村隐土屋。战后杭州西湖民宅,湖畔散步。1949年11月2日病死,64岁。 燕京大学1952年并北京大学,校园成北大主校区,未名湖博雅塔原样,学生湖边走。这段地从皇家园变大学,见证中西融,教育韧性。司徒雷登美国人,中国情深,办学无界。陈树藩军阀,决策促燕大辉,乱世妥协中文化撞。交易钱地外,是坚持,燕大史接地气,外国人懂中国做事,军阀找台阶。这事传奇,教育冒头,成中国教育亮。
1920年,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为了扩大学校的规模,找上陕西督军陈树藩,希望购买一块
小史论过去
2025-10-03 19:13:04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