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恐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以色列恐怕正在失去美国。 它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让美国民主党的支持者们感到无法接受。民众一旦转向,国会山里的议员们掉头,也只是早晚的事。 这一切先是从道德层面开始崩塌的。美国社会过去力挺以色列,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价值观上的亲近感。 加沙的惨状,正在撕裂这层共-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措辞严厉地批评以色列,更严重的是,这种声音已经影响了美国政坛内部。 民主党重量级参议员桑德斯站了出来,直接指控以色列在搞“种族灭绝”,要求美国停止做“同谋”。 美国舆论也开始剧烈变化。社交媒体把加沙平民的苦难,一帧一帧血淋淋地推到美国人眼前,尤其是年轻人面前。 超过六万平民伤亡,无数家庭流离失所,画面的冲击力太强了,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民调数据说得很清楚,美国人对以色列的负面观感,已经冲到了二十五年来的最高点。 政治的天平也跟着歪了。过去在美国,支持以色列是两党都不会犯错的安全选择。现在,这成了一个烫手山芋,民主党尤其难受。 在那些选情胶着的州,这部分选票完全可以左右大选结果。选民的压力,很快就传导到了国会议员身上。 桑德斯直接提出议案,要求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攻击性武器,这就是最直接的反应。议员们必须权衡,是继续坚守传统立场,还是听听选区里越来越响的反对声。 两国在战略上,也开始各想各的。美国的核心目标是尽快从中东抽身,不想再陷进去。所以华盛顿可以绕开以色列,直接和哈马斯甚至胡塞武装接触。很显然,美国的国家利益永远排在第一。 内塔尼亚胡政府完全是另一回事。为了维系他那个强硬的执政联盟,他必须做出更强硬的姿态。 他的公开表态和军事行动,常常跟美国希望局势降温的想法背道而驰。一个越来越孤立,行动又难以预测的盟友,在美国眼里的战略价值必然会下降。 以色列的恐惧就在这里:它害怕自己会变成当年的“南越”。美国扶持南越,可一旦战争的代价高到自己无法承受,华盛顿最终选择了抽身离开。 以色列当然不是南越,美以关系也复杂得多。但背后的逻辑是相通的。一旦以色列在美国国内,从一项战略资产,变成了一个负资产,那么无论过去的承诺多么坚固,关系调整都是必然的。 一代人的观念在变,选民的结构在变,世界格局也在变。这几股力量汇集到一起,已经为这场深刻的变革按下了倒计时。 那个以色列单凭“特殊关系”,就能拿到近乎无条件支持的时代,可能真的要结束了。 接下来的中东,注定要在痛苦和不确定中重新洗牌。而以色列,则必须开始学着,独自面对一个敌意渐浓的世界。 这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了。 (来源:“这就是种族灭绝”,美媒:首次有美国在任参议员指控以色列在加沙犯下罪行2025-09-18·环球网)
以色列恐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以色列恐怕正在失去美国。 它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让美
诗词格律大讲
2025-10-04 14:27:14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