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李克农外出散步,这时,一个老农朝他扔了一个纸团,李克农打开一看,脸色大变:“快通知白崇禧,有人要刺杀他!” 可能有人没摸清门道,1937年的李克农,可不是普通路人,他当时在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当负责人,专管统战和情报工作,手里攥着不少关乎抗日大局的信息。 那时候全面抗战刚打了几个月,桂林是西南抗日的重要据点,国共两党还有桂系,都在这儿凑一块儿抗鬼子,局势本来就紧。 白崇禧虽说跟蒋介石不对付,是桂系的核心人物,但那会儿也一心扑在抗战上,手里握着桂军的兵力,要是真被人杀了,桂系那边准得乱套。 更麻烦的是,一旦白崇禧遇刺,搞不好有人会嫁祸给共产党,到时候抗日统一战线就得裂个大口子,这才是李克农真着急的地方。 再说说李克农这人,“龙潭三杰”的名头可不是吹的,从大革命时期就干情报,纸团一到手,他扫了两眼就断定不是假消息——上面写着刺杀的时间,是白崇禧第二天要去参加抗日动员大会的日子,连必经的小巷都写清了,细节细到不像是瞎编。 他没敢耽搁,一边喊身边的情报员赶紧去联系白崇禧的卫队,特意嘱咐要报上八路军办事处的名号,别让人拦着,一边自己也快步往白崇禧的驻地赶,生怕中间出啥岔子。 白崇禧一开始还犯嘀咕,毕竟之前国共闹过不少摩擦,可等他看到纸团上的细节,再听李克农说清当前日伪特务专搞破坏统战的勾当,立马就醒过神来,赶紧让卫队加派人手,把动员大会的路线重新调整,还在原定的必经小巷里布了暗哨。 果不其然,第二天真有两个形迹可疑的人在小巷里等着,刚要动手就被白崇禧的卫队抓了现行,一审问才知道,是日伪派来的特务,就是想通过刺杀白崇禧,搅乱西南的抗日局势。 说真的,李克农这一举动,不光是救了白崇禧一命,更关键的是保住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关键一环。他没因为过去的恩怨计较,眼里只装着“一起抗鬼子”的大局,这就是老辈情报工作者的担当,换旁人未必能有这格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37年,李克农外出散步,这时,一个老农朝他扔了一个纸团,李克农打开一看,脸色
谈古论今朝
2025-10-05 23:45:52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