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美贸易战虽然暂时停火了,但美国企业发现,以前那些中国大买家好像“一去不复返”了!就拿液化石油气来说,之前关税战升级时,7艘运往中国的美国货轮直接掉头去了东南亚。现在关税暂停了,按说该恢复了吧?结果大部分中国塑料厂宁愿买加拿大和中东的货,也不想再碰美国丙烷了。 以前中美贸易顺顺当当的时候,中国近 60% 的丙烷都从美国进口,美国能源信息署都把中国当成第二大买家,那时候双方合作多红火啊。 可自打贸易战打响,美国的关税政策就跟变脸似的,说变就变。2025 年 4 月突然加征 15% 的关税,中国企业刚扛过去,没过多久又说要降,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派,把工厂老板们的心都伤透了。 山东有家 PDH 工厂的负责人说得实在:“白宫政策比天气变得还快,2024 年一年就调了 3 次,我们厂子一天断料就得亏几十万,谁敢拿身家性命赌他们不变卦?” 这话太实在了,做生意讲究个安稳,美国连基本的政策稳定都保证不了,谁还敢跟他们打交道? 更让人窝火的是 2024 年那回,7 艘满载美国丙烷的货轮都快开到中国港口了,突然被告知关税涨了,这批货要是卸了,成本直接飙上天,没办法只能掉头往东南亚开。 这一趟折腾下来,中国企业不仅误了生产工期,还得赔上违约金,美国供应商连句实在话都没有。就这办事儿态度,换谁也得寒心,后来关税就算暂停了,大家心里的疙瘩也解不开。 谁知道哪天又来这么一出?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把美国供应商从核心名单划到备选里了,85% 的受访企业都这么干,这可不是故意刁难,是真的被坑怕了。 其实美国丙烷也不是没优势,以前价格比中东低个 50 美元 / 吨,海运也还算稳当,可架不住替代货源越来越靠谱。加拿大就是个现成的例子,这两年人家出口量蹭蹭涨,2021 年就到 1212 万吨了,现在专门建了 Tundra 港盯着亚洲市场。 最关键的是,加拿大丙烷运到中国只要 18 天,比美国墨西哥湾过来能省 5 到 7 天,对工厂来说,原料早到一天就能早开工一天,这效率太重要了。 价格更实在,2025 年加拿大丙烷到岸价才 5200 元 / 吨,比美国低 10%,一吨省几百块,一年下来就是几百万的利润,谁跟钱过不去? 中东那边更是老熟人了,卡塔尔、阿联酋这些国家,丙烷都是油田伴生气里来的,纯度高达 95%-98%,刚好符合中国工厂的生产需求。 以前大家觉得中东货运输慢,现在人家特意建了 30 万吨级的新码头,还搞了保税仓储,把运输周期从 45 天缩短到 21 天,比美国快了一半还多。 更贴心的是,中东供应商还搞 “价格联动 + 长协保障”,签个长期合同,原料供应就稳了,不用天天盯着市场波动心惊胆战。 浙江有家化工企业,明明知道 7 月的中东丙烷比沙特基准价高 30 美元 / 吨,还是签了 10 万吨的合同,老板说这钱花得值,就算多花点,也比被美国政策卡脖子强。2025 年 1 到 5 月,中国从阿拉伯海湾进口的丙烷同比涨了 120%,这数据就是最实在的投票。 再看美国丙烷自己的处境,现在是进退两难。2024 年那 31 万桶的日均出口量看着挺稳,但跟以前比差远了,要知道贸易战前美国占中国进口的 60%,现在份额直接从 22% 跌到 5%,这可不是小下滑。 价格优势也没了,现在美国墨西哥湾的丙烷离岸价 420 美元 / 吨,只比中东低 30 美元,这点差价根本不够弥补政策风险。 中国企业都说了,除非美国价格跌到 380 美元以下,或者能签 3 年以上的政策稳定承诺,否则免谈。可美国那边既不肯降价,又不愿给实在的承诺,光靠嘴说 “恢复合作”,谁信啊?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企业现在还在拓展新货源,跟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签了 200 万吨的长协,东南亚的资源也用上了。 这说明中国根本不是没的选,而是把供应链铺得更开了,以前可能依赖美国,现在中东、加拿大、东南亚都能供货,美国丙烷的位置早就可有可无了。美国特纳梅森能源公司的专家都说,中国现在一门心思找稳定货源,新增的能源进口基本都往亚洲走,美国想抢回去太难了。 美国丙烷失去中国市场,纯粹是自食其果。做生意最讲究信任,美国先是用关税大棒吓唬人,政策反复无常,把合作的根基都毁了,等中国找到更稳定、更划算的替代货源,再想挽回就晚了。 那些中国塑料厂老板们心里跟明镜似的,原料是厂子的命根子,宁可多花点钱买安稳,也不能再冒政策风险。 现在美国企业就算喊破嗓子,中国买家也不会回头了,毕竟信任这东西,碎了就再也拼不回去了,这都是美国自己造成的苦果,只能自己咽下去。
美媒:中美贸易战虽然暂时停火了,但美国企业发现,以前那些中国大买家好像“一去不复
云景史实记
2025-10-06 00:11:56
0
阅读: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