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连夜宣布, 10月5日,宣布对这次要搞东方大国的船舶和汽车运输船,具体是要

山河又月明 2025-10-07 10:53:47

特朗普连夜宣布, 10月5日,宣布对这次要搞东方大国的船舶和汽车运输船,具体是要收费!美国宣布,从2025年10月14日起,东方大国的船舶和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将被征收额外费用。 美国这次想对中国船舶和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收额外费用,算盘打得挺响,可自家行业协会和大公司先急了眼,根本不是装装样子,是真的怕这政策砸了自己的饭碗。 先看看这收费覆盖的范围有多广,Veson Nautical的数据摆在那儿,2024年中国制造的集装箱船占了全球81%的市场份额,散货船队里中国船舶更是占了75%,世界航运理事会干脆算了笔账,按这规定,现在全球90%的船只都得交这笔钱,要是算上已经签订的新船订单,未来要交钱的能占到98%。这哪是针对个别船只,简直是对着全球航运业开罚单,而美国自己就嵌在这张航运网的正中央。 最现实的问题是美国根本找不到替代品。美国造船业产能早就跟不上了,美国海军估计过,中国造船业的产能是美国的230倍以上,想赶上得几十年时间。更别说成本差距大得离谱,一艘中国制造的船成本大概2.95亿美元,美国造同样的船得花两倍到四倍的钱,就算造出来,运营成本也高得吓人,美国船只的运营成本是中国和韩国船只的两倍,大型船只一天光开销就得上万美元,其中一大半是船员工资。 美国农业运输联盟的人说得实在,要是美国造的船价格合理,出口商早就用了,可农业那点微薄利润根本撑不起美国的造船梦。更讽刺的是,美国军用船舶订单都排着长队,就算真要扩产,民用船只也得排到几年后,想靠本土造船填补缺口,纯属纸上谈兵。 成本最终只能转嫁给美国自己人。就说汽车行业,2024年美国汽车进口额高达2200亿美元,日韩对美汽车贸易占了全球汽车运输船需求的10%,这些汽车大多靠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运进来。 一艘船一次交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船运公司不可能自己扛着,肯定得把费用加到运费里。马士基的首席执行官早算过账,这收费会让货运成本大幅上涨,最后全由美国消费者买单。 亚洲到美国的航线已经有船运公司计划上调费率,最高能涨3000美元一个40英尺集装箱,汽车这种大宗货物,运费涨一点,终端售价就得跟着往上跳,美国消费者刚压下去的通胀压力,可能又要被这政策给抬起来。 农业行业更是早早就慌了神。美国大豆协会的迈克·科恩直接喊话政府,别为了振兴造船业牺牲农民的市场准入。这不是杞人忧天,美国农业出口高度依赖海运,而航运公司一旦因为收费减少运力,农民想订船都难。 之前政策刚放出风声,就有农业出口商连5月之后的运力都订不到了,要是正式实施,大豆、玉米这些时令农产品运不出去,要么烂在仓库里,要么就得低价甩卖,本就利润微薄的农民根本经不起这折腾。 煤炭行业也没好到哪儿去,代表们直接说这费用会把他们的产品彻底挡在国际市场门外,本来就不算景气的行业,这下更是雪上加霜。 美国石油天然气行业跳出来反对太正常了,“美国石油学会”说这是“不可能的任务”,压根不是夸张。石油运输对海运的依赖度不用多说,而美国港口的物流体系早就和全球航运绑在了一起。 洛杉矶港45%的业务都和中国直接相关,它和长滩港加起来要承担全美40%的货物装卸量,要是被征税的船只减少停靠,这两个港口的货运量可能下降25%,每天依赖港口工作维生的100万人都会受影响。 更麻烦的是,船运公司可能会转道加拿大港口卸货,既削弱美国港口的竞争力,又会让内陆运输成本再涨一截,石油从港口运到炼油厂的成本高了,加油站的油价自然跟着涨,最后还是美国车主掏腰包。 政策执行起来更是一堆乱麻。美国政府想靠收费逼迫企业用美国船,还提出出口商品要用美国船舶运输的比例逐年递增到15%,可现在美国连军用舰队需要的远洋油轮都缺90到100艘,根本没多余运力分给民用市场。 更别说船舶的所有权和建造地界定起来特别复杂,很多船只注册在第三国,或者由多国企业共同持股,海关要逐一甄别,不光得增加大量人手,还容易出错,合规成本能把港口和船运公司拖垮。 之前美国调整过类似规则,最后不得不把收费降低90%,还删掉了惩罚条款,可见这种拍脑袋的政策根本行不通。 说到底,美国这政策就是典型的“杀敌一百自损八千”。中国船舶在全球航运业的地位是靠技术和成本优势拼出来的,不是靠垄断,美国自己造船业竞争力不行,却想靠收费把对手赶出去,反而先伤到了自家的农业、汽车、石油这些支柱产业。 航运协会的人说得直白,替换中国船舶根本不是“拨动电灯开关那么简单”,惩罚中国的同时也在惩罚美国的海运系统。 这些行业协会和大公司比谁都清楚,真要实施这政策,最后不是中国船运公司扛不住,而是美国消费者要面对更高的物价,美国企业要失去国际市场,美国港口要变得门可罗雀,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儿,他们当然要拼命反对。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