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是整整74年前美军拍摄的,是守卫天德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1师422

百日依山尽 2025-10-07 15:31:36

图片是整整74年前美军拍摄的,是守卫天德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1师422团5连牺牲在战场上的英雄们,从1951年10月1日到10月5日,5连在经过多次补充人员后,达到了280人。 他们面对的敌人,是装备精良的美骑 1 师、美 3 师以及希腊营等部队。战斗打响后,美军先用飞机大炮对天德山阵地展开地毯式反复轰炸,炮火覆盖过后,又发动十几次整营整连规模的冲锋,期间还穿插数十次小规模进攻。 每一次轰炸都让阵地面貌改变,泥土与碎石飞溅,工事在炮火中受损。5 连战士们在轰炸间隙抢修工事,用简陋的工具加固掩体,待敌人冲锋时,再从掩体中跃出,依托地形展开反击。 他们用步枪、手榴弹,甚至在弹药不足时用石块、刺刀与敌人对抗,一次次将冲上来的敌人打退。战斗持续到 10 月 5 日,5 个昼夜的坚守中,阵地数次面临被突破的风险,战士们始终没有退缩,有人在抢修工事时被炮弹击中,有人在与敌人近身搏斗时负伤,却依然坚持战斗。 这场坚守,5 连付出巨大牺牲,也取得显著战果。经统计,他们共歼敌 870 多人。到最后主动撤离天德山主阵地时,全连仅剩下 17 人,其中最初加入 5 连的官兵,只有杨宝山等 4 人留存。战斗结束后,许多烈士的遗体来不及掩埋,这成为幸存战士心中难以磨灭的遗憾,这份心痛伴随他们此后的人生。 杨宝山作为幸存的老 5 连官兵之一,后来在回忆中提到,战斗最激烈时,阵地上的电话线多次被炮火打断,通信兵冒着炮火往返抢修,有人在途中倒下,后面的人就接着冲上去。 有战士在弹药耗尽后,抱着爆破筒冲向敌人坦克,用自己的牺牲阻挡敌军推进。还有的战士在身负重伤后,仍趴在阵地上向敌人射击,直到最后一刻。这些细节,拼凑出 5 连战士们在天德山阵地上的战斗日常。 第 47 军 141 师在后续战报中记录,天德山战役的坚守,为志愿军整体防线的稳定争取了时间。5 连的顽强抵抗,迟滞了敌军的进攻节奏,为后续部队调整部署创造条件。 这场战斗也成为志愿军防御作战中的典型案例,展现出即便在装备差距明显的情况下,凭借坚定意志与战术配合,依然能有效打击敌人。 74 年过去,那张美军拍摄的照片被妥善保存,照片中的英雄们虽已远去,但他们的事迹通过史料、幸存者回忆以及纪念馆陈列,不断被后人知晓。 天德山如今已恢复平静,但山上留存的战壕、弹坑遗迹,仍默默诉说着当年的战斗。每年都有民众来到这里,缅怀那些为守护和平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传承他们的精神。 这场发生在 74 年前的坚守,不仅是一场战役的记录,更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5 连战士们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的故事跨越时空,至今仍能让人感受到那份炽热的家国情怀,提醒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0 阅读:38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