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美国先对中国发射200枚核弹,中国有反击的能力吗?不夸张的说,没等他们打完200枚,我们就已经反击了,那时八成就是世界末日了。 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的核政策,这一立场从拥有核武器之初便从未改变。中国政府多次公开声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这一承诺并非空泛的表态,而是基于对核战争毁灭性后果的深刻认知,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重要体现。从核力量建设来看,中国的核力量规模始终维持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所需的最低水平,目的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并非寻求核优势。 从技术层面而言,中国已建立起可靠的战略预警与反击体系。现代战略预警系统能够通过卫星、雷达等多种手段,对来袭目标进行早期探测与跟踪,为决策与应对争取时间。战略反击力量则具备多种投送方式,能够在遭受攻击后,确保有能力对敌方目标实施有效反击。 这种 “二次核打击” 能力,是遏制潜在核攻击的关键,也是维护全球战略平衡的重要支柱。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发展核力量的唯一目的是自卫,是为了打破核垄断、反对核讹诈,而非针对任何特定国家。 国际社会对核战争后果的认知,早已超越单一国家的利益考量。自核武器诞生以来,人类仅在二战末期使用过两次原子弹,其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环境破坏,至今仍是全人类的警示。 随着核武器技术的发展,现代核弹的威力已远超早期型号,一旦发生核战争,不仅会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还会引发全球性的气候灾难、粮食危机与生态破坏,甚至威胁人类文明的存续。 正是基于这一共识,全球多数国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推动核裁军与核不扩散进程,中国也始终积极参与其中,为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战略稳定框架贡献力量。 美国作为拥有庞大核武库的国家,同样清楚核战争的灾难性后果。尽管国际局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从冷战至今,美苏(俄)及其他核大国之间从未发生过直接的核冲突,核心原因便是各方都明白,核战争没有赢家,只会带来共同毁灭。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多个场合就战略稳定议题进行沟通,双方均表达了避免核战争、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意愿。这种沟通与共识,是防止误判、避免局势滑向危险边缘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下,维护核不扩散体系、推动核裁军进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中国始终主张,各国应摒弃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观念,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共同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任何关于 “先发制人核打击” 的假设,本质上都是对人类和平的漠视,也不符合任何国家的根本利益。
我们对付中国,不是去和它打仗!美国驻北约前大使说:中国有庞大的陆军、海军和空
【12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