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剧照,而是陈宝仓烈士牺牲前,敌人给他拍下的最后影像,这位已经50岁的中年汉子,脖子上勒着麻绳,穿着一件旧西装,眼神坚定,毫无惧色。 照片里,他脖子被麻绳勒得通红,西装领子皱巴巴,却挺得笔直,像棵砍不断的松树。敌人按下快门,本想留张“胜利”底片,却不想给后世递了张“硬骨头”名片。那一年,他50岁,放在现在,正是喝喝茶、逗逗孙子的年纪,可他却把命搁在了枪口前,只为给后人换条活路。 陈宝仓是河北遵化人,家里穷,小时候放过牛、砍过柴,练就一副硬肩膀。二十出头,他投奔了抗日队伍,从游击队员干起,一路打到正规军,枪林弹雨里滚了几滚,身上留的疤比纽扣还多。抗战胜利后,他本可以回家种地,可一听内战又起,他拍桌子:“打鬼子的枪,还能打自己人?”于是继续留在部队,转战南北,哪仗难打往哪冲,战友送他外号“陈铁头”,意思是脑袋比炮弹还硬。 后来,他接受秘密任务,潜伏进国统区,负责给解放军递情报。白天,他穿西装、戴礼帽,装成商人;夜里,他换布鞋、戴草帽,翻山越岭送密信。任务危险,他却笑:“我这条命,早交给国家了。”潜伏期间,他几次险些暴露,都靠一股子蛮劲和机敏躲过追捕。最险的一次,他被叛徒出卖,敌人包围了住所,他跳窗逃跑,摔断两根肋骨,硬是咬着牙跑完十几里山路,把情报送到接头人手上。 被捕那天,天刚蒙蒙亮,敌人踹门而入,他正伏案写情报,连抬头的时间都没有,枪管就顶在了脑门上。审讯室里,皮鞭、烙铁、竹签,轮番上阵,他咬紧牙关,一句有用的话都没吐。敌人气得发疯,把枪口塞进他嘴里,他瞪大眼睛,含糊不清地吼:“要杀就杀,少废话!”敌人没了招,只得把他押赴刑场,想靠“公开处决”吓唬老百姓。可陈宝仓一点也不配合,脖子上套着麻绳,还昂首挺胸,像去领奖。刑场上,他大声喊:“我陈宝仓,死得值!你们今天杀我,明天就有人杀你们!”枪声响起,他轰然倒地,眼睛却没闭,像要看着敌人灭亡。 敌人后来回忆,说从没见过这样不怕死的人,他们本想用照片炫耀“战功”,却无意中留下了一张“硬骨头”说明书。照片传回后方,被地下党洗出来,贴在根据地墙上,战士们围着看,个个攥紧拳头,咬牙切齿:“为陈铁头报仇!”那股子恨,最后化成了战场上的火力,把敌人打得稀里哗啦。 今天,我们刷手机、看直播、点外卖,很少有人想起,70多年前,有个50岁的中年大叔,把命搁在枪口前,只为让我们能安稳地刷手机。我们谈论“硬汉”,谈论“爷们”,却忘了,真正的硬汉,是能把死亡当家常便饭,还能笑着面对的人。陈宝仓用一张照片告诉我们:硬汉不是健身房里练出的八块腹肌,是脖子被套麻绳,还能挺直腰板的骨气。 我曾在遵化出差,特意去烈士纪念馆看他的遗物:一件破西装、一支钢笔、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里,他笑得温和,像邻居大叔,完全看不出是个敢把枪口当牙刷的人。讲解员说,他的遗骨至今没找到,可能埋在哪个无名山坡。我站在展柜前,忽然觉得,这就是硬汉的归宿——不需要纪念碑,不需要鲜花,只要有人记得,他就还活着。 所以,下次当你觉得生活太难,工作太卷,老板太凶,不妨看看陈宝仓的照片——脖子被套麻绳,还能昂首挺胸,我们所谓的“难”,在他面前,不过是撒娇。他把骨气留给我们,把死亡留给自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别把他遗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乌军在红军城陷入绝境。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月8日报道,乌军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
【1评论】【1点赞】
wYj
新中国就是无数个这样的铮铮铁汉的牺牲换来的!致敬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