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和必拓这回可能有点误判了形势。   当他们把“涨价15%”和“必须用美元结算”

物规硬核 2025-10-08 15:44:35

必和必拓这回可能有点误判了形势。   当他们把“涨价15%”和“必须用美元结算”两个条件同时摆在谈判桌上时,大概没料到中方的回应会这么干脆——直接暂停所有订单,这一下,原本只是商业层面的价格拉锯,瞬间升级为一场牵动全球铁矿石市场神经的博弈。   表面上看,这是对不合理涨价的正常商业反应,毕竟现在全球铁矿石价格已经从疫情期间的高点慢慢回落,而且巴西、南非这些地方的供应也越来越稳定,必和必拓选在这个时候强势提价,确实有点“逆势操作”的味道。   但往深处看,中方之所以能这么果断,底气来自于早已布好的“多条腿走路”格局。   这几年,中国钢企可没闲着,西非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南美秘鲁的矿区,甚至远到俄罗斯的北极项目,都在陆续释放产能,不知不觉中,中国的铁矿石供应网越织越密,不再只依赖少数几个传统来源。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五年前,中国从澳大利亚以外的地区进口铁矿石还不到总量的40%;而到了去年,这个比例已经攀升到65%左右,当你有了更多选择,面对不合理要求时,自然就更有底气说“不”。   必和必拓坚持要用美元结算,这个要求其实触及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趋势——全球贸易的“去美元化”试探。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最近几年,中国和沙特、巴西、阿根廷这些资源国,都在悄悄尝试用本地货币直接结算贸易,宝钢和力拓之间有过人民币计价的长期协议,鞍钢在非洲也试过用当地货币买矿。   这些看似零散的尝试,其实都在一点一点动摇着美元在大宗商品贸易中的绝对统治地位,对中国企业来说,能用人民币结算,不仅省去了换汇的麻烦和风险,更意味着我们在全球资源贸易中有了更多话语权。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会发现这场博弈背后,其实是全球资源贸易规则正在重新洗牌。   澳大利亚人自己统计的数据就很有说服力:2020年,他们对华铁矿石出口占总量的82%;到了去年,这个数字已经掉到了67%,一边是老主顾的订单缩水,另一边,几内亚那个全球最大的未开发铁矿——西芒杜项目,第一批矿石已经装车发运了,这个时间点,巧不巧?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钢铁行业自己也在转型,现在新建的钢厂越来越多采用电炉炼钢,用的主要是废钢,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自然会慢慢降低,这种结构性的变化,才是真正影响未来十年全球铁矿贸易格局的关键。   说实话,这场贸易摩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在如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从国家层面看,保障资源安全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找到供应商”,而是要“优化供应结构”,就像下围棋,不能只盯着一个角落,要有全局布局,中国钢企这次的应对,其实给我们做了个好示范——多元化不仅是战略选择,更是风险管控的必要手段。   从金融角度看,美元一家独大的日子可能真的要慢慢过去了,当然,这不是说明天美元就不用了,而是一个渐进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双边贸易中尝试本币结算,这种“微创新”积累起来,就会慢慢改变游戏规则。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绿色转型带来的变数,随着氢冶金、电炉钢这些绿色技术的普及,未来我们可能真的不需要挖这么多铁矿了,说不定再过二十年回头看,今天这场博弈,会成为传统铁矿石时代最后一个引人注目的大事件。   对中国企业来说,现在的策略很清晰:既要保障眼前的供应安全,也要为未来的技术变革做好准备,而对澳大利亚这样的资源出口国来说,需要思考的是怎么在保持市场份额和提升产品附加值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总的来说,全球资源贸易正在从一个简单的“买东西-卖东西”游戏,进化成一个融合了供应链、金融链和技术链的复杂生态系统,在这个新游戏里,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学习、适应变化的玩家。

0 阅读:853

评论列表

花花毛

花花毛

2
2025-10-08 18:41

这么多天过去了,结果如何了?

勿忘我

勿忘我

2
2025-10-08 19:30

直接断购就能解决的事,非要搞得自己难受,相关人员没收黑钱才怪。

浮沉随浪

浮沉随浪

1
2025-10-08 18:21

中国要强力降价,不降到现货价半价坚决不要

感动

感动

1
2025-10-08 20:40

美元不是美国的美元,而是犹太人的美元,必和必拓的大股东,都是犹太财团,所以,肯定是不同意的

猜你喜欢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