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中国与未来之中国,最大的安全威胁仍然是日本这个恶邻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们绝不能以看待普通国家的眼光去审视和对待。 最近,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一系列言论和行动,再次将中日关系推至风口浪尖。 这位长期否认侵华战争罪行、宣称“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极右翼政客上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国内某种主流情绪的抬头。 与此同时,日本2026年军费预算已飙升至8.85万亿日元,连续14年增长,其实际军费开支高居全球第四。 而就在今年,日本船只和飞机多次非法闯入中国钓鱼岛领海和领空,均被中国海警依法驱离。这些事件串联起来,仿佛一条隐隐作响的导火索,提醒我们:历史的阴影从未远离。 日本这个国家,从古至今的行为模式有一条清晰而顽固的逻辑线。早在唐代,日本就曾在白江口与唐朝交锋,败北后表面恭顺学习,实则蛰伏蓄力。明代万历年间,丰臣秀吉再度进犯朝鲜、剑指中国,虽被击退,却从未放弃“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的执念。 到了近代,甲午战争、侵华战争,更是将其扩张野心暴露无遗。令人警醒的是,即便在战后,日本也并未真正清算军国主义思想。 英国哲学家罗素早在百年前就犀利地指出: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为维持工业化必走扩张之路,而中国是其首要目标。 为什么说日本是“最危险的邻居”?不是因为其当前实力远超中国,恰恰相反,中国的综合国力已显著领先。 但日本的威胁性根植于其民族性格中的“赌性”与“投机性”——他们善于忍耐、精于学习,却更迷信“国运之战”,惯于在对手虚弱时发动致命一击。 从甲午战争到珍珠港事件,莫不如此。 如今,日本一边享受与中国经贸往来的实惠(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2349亿美元),一边却暗中配合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甚至试图重构对华技术封锁链。 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双面策略,暴露其深层的战略焦虑与机会主义本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日本正在系统性“漂白”历史。教科书中将“侵略”改为“进出”,731部队被描述为“卫生研究单位”,甚至试图将南京大屠杀改称为“南京事件”。 这种篡改并非无心之失,而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操作,旨在切断年轻一代对历史真相的认知,为军国主义招魂铺路。 而日本政客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突破“专守防卫”原则、大力发展远程攻击能力等行为,更显示出其并未真正反省历史罪责,反而在伺机再起。 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南海介入……日本在这些议题上的活跃度远超其自身安全需求所需。它刻意绑定美国,积极参与“四方安全对话”与“奥库斯”联盟,充当西方遏制中国的“桥头堡”。 日本前驻华大使甚至直言:“日本现在打不过中国,只能等中国衰落再出手”。 面对这样的邻居,中国该怎么办?仁慈与遗忘只会换来重复的伤害。 我们不能忘记,日本曾在中国土地上制造了南京大屠杀、731部队活体实验、慰安妇等反人类罪行,而这些历史责任至今未被彻底清算。 但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的中国。我们从抗战血火中走出,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全面崛起,有足够的力量捍卫主权与和平。 然而,强大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加强海空巡航与区域拒止能力,同时通过RCEP等经济框架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利益融合。 在外交上,既要坚定划出红线(如台湾问题不容干涉),也要主动重启对话(如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做到“斗而不破”。 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持续揭露历史真相,对抗日本的“历史篡改战”,让世界看清其真实面目。 日本像一条冻僵的蛇,看似沉默,实则等待温度回升。 中国不会主动挑起争端,但也绝不会再给蛇咬人的机会。我们的目标是和平发展,但和平从不靠妥协换来,而是靠实力与警惕守护。 唯有铭记历史、认清现实、强大自身,才能确保悲剧不再重演,让子孙后代永享安宁。 参考资料:国际观察:警惕日本防卫官“拜鬼”背后的军国主义回潮动向——人民网
今日之中国与未来之中国,最大的安全威胁仍然是日本这个恶邻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
且听楚楚说
2025-10-09 20:06: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