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准备反悔,让中国退出合作?美财长:米莱即将与特朗普会晤 谁也没想到,曾被贴上“阿根廷特朗普”标签的米莱,竟然在关键时刻对“老大哥”美国打了个擦边球。 眼看阿根廷正深陷经济泥潭,米莱不仅没听美国的话“断掉”与中国的合作,反而一步步加深绑定。 现在,美国财长亲自放话:米莱即将与特朗普会面,背后算盘打得啪啪响,但问题来了,米莱这是要变脸了,还是继续走“谁给好处跟谁走”的老路? 米莱上台时,姿态很鲜明,在竞选期间,他高喊“反中反共”的口号,连中国投资的项目都一度被列入审查名单,这让不少西方观察家拍手叫好,觉得阿根廷终于要“选边站队”了。 可现实比剧本复杂得多,一上任,米莱就发现,国内的账根本算不过来:高通胀、外汇枯竭、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一度不愿意追加贷款。 而就在这时,中国手里的18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成了阿根廷的救命钱,你可以不喜欢中国,但你不能不吃饭,米莱心里比谁都清楚。 于是,从“脱钩”到“绑定”,米莱的对华策略来了个大转弯,他不但保住了货币互换协议,还在高粱、大豆等农产品出口上对中国市场“开了绿灯”。 2025年前8个月,阿根廷出口的123万吨高粱中,122万吨销往中国,几乎是全包了,这不是“反中”,这是“靠中”。 美国当然不高兴,作为阿根廷的长期盟友,美国早就计划把阿根廷拉入自己的“战略圈”,尤其是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后,更是打出200亿美元货币互换的牌,想借此一举拿下阿根廷的“心”。 美方的算盘很清楚:第一,取消阿中之间的金融合作,把南美这块地盘清干净;第二,争取阿根廷的锂矿和铀矿资源,为美国新能源和核能战略服务; 第三,调整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政策,尽量压低价格,帮美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压”住中国买家。 看起来步步为营,实际上却漏洞百出,米莱并不傻,他当然知道,200亿美元听上去不少,可一旦失去中国市场的稳定出口,他手里的财政缺口只会更大。 美国的承诺太多,但兑现太慢;中国的订单可能不说话,但钱到得快。这就是现实。 米莱不是站队专家,他是经济学出身的总统,更擅长谈判和权衡,他的策略很“阿根廷”:不做决定,先拖着。 一边和中国保持密切合作,甚至在关键时刻取消了农产品出口税,吸引大批中国订单;另一边又主动释放信号,准备与特朗普会面,争取更多美方支持。让双方都觉得“我还没站队”,但又都不好轻易放弃。 有人说米莱是“骑墙派”,其实不如说他是“精明派”,他知道,中国能提供稳定市场,美国能提供战略支持,两边讨价还价,才是阿根廷眼下最合适的方式。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9月取消出口税后,中国买家连下20船订单,总量高达130万吨,这不是意外,而是米莱在中美之间精心设计的一步棋。 特朗普这边也不容易。虽然他是总统,但国际现实并不站在他这边,巴西总统卢拉对美国向来“不合作”,墨西哥也在逐步靠近中国,如果连米莱都保不住,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削弱。 问题是,光靠“意识形态兄弟”这张牌,已经打不动人了,米莱虽然嘴上说着“自由主义”,但手下的财政部长、农业部长却都在忙着和中国谈订单、扩市场。 美国想用200亿美元换一份“忠诚”,可阿根廷更想用这200亿,去稳住经济、还债、保汇率,如果你不能给我实际好处,那我凭什么跟你走? 米莱不是不想靠美国,而是靠不起,相比之下,中国能给的是市场和资金,美国给的是条件和承诺,两相对比,结果不言而喻。 事实上,米莱的做法正是当下不少中小国家的写照,面对大国博弈,他们越来越倾向于“谁给我好处,我就和谁合作”,而不是单纯选边站。 经济才是硬道理,意识形态只是包装纸,米莱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不会轻易放弃与中国的合作,也不会彻底拒绝美国的拉拢,他要的不是选边,而是生存空间。 而阿根廷的经济现状,注定了他不可能在短期内对任何一方“忠诚”,只要中国继续稳定采购,阿根廷就不会真断链接;只要美国条件够诱人,米莱也愿意去谈一谈。 米莱即将与特朗普会面,确实会带来新的变量,但真要让他彻底切断与中国的合作,难度不小。 在中美博弈的夹缝中,阿根廷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生存策略:不跟你讲感情,只跟你谈利益,未来谁能拿出真金白银,谁就能赢得这位“阿根廷特朗普”的心,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迟迟等不到中方订单后,特朗普开始另寻出路,却又收到一个坏消息特朗普确实急了。2
【23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