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国国家天文台发布消息:中国天眼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达1152颗

一叶知大事 2025-10-13 11:48:08

10月12日,中国国家天文台发布消息:中国天眼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达1152颗,比全球其他望远镜加起来还多!   在浩瀚宇宙里,有一种被称作“宇宙灯塔”的天体,它还有个更精准的名号——“宇宙精准时钟”,这就是脉冲星。   这种天体的诞生过程藏着恒星演化的秘密,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大质量恒星走到生命末期,经历一次剧烈的超新星爆炸后形成的。   它们不仅是研究宇宙的重要对象,还有着实际的用途,能成为人类远距离探索宇宙深空时的星际远航坐标,就像在茫茫宇宙中为远航飞船指引方向的路标。   要捕捉到这些“宇宙灯塔”的踪迹,需要足够强大的观测设备,中国天眼FAST就是这样一台能胜任的“大家伙”。   它有个明确的身份——世界上最大的单天线射电天文望远镜,单这一个特点就让它在全球同类设备中占据了独特位置。   从性能上看,它的灵敏度达到了世界第二大射电望远镜的2.5倍,能接收到更遥远、更微弱的宇宙信号;   再看规模,它的反射面展开后,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这么大的“接收面”让它能更全面地捕捉来自宇宙的信息。   10月12日,中国国家天文台对外宣布了一则让不少人振奋的消息:FAST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经达到1152颗。   这个数字不是孤立的,更值得关注的是,同一时期内,全球其他所有射电望远镜加起来发现的脉冲星数量,都没有超过这个数。   除了发现脉冲星,FAST还取得了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这些成果和1152颗脉冲星的发现一起,让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的地位有了明显变化。   能发现这么多脉冲星,不是偶然,也不是统计上的技巧,而是FAST实实在在的性能在支撑,每一颗脉冲星的发现都经得起检验。   FAST能有今天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是长时间的积累。   从“十一五”规划时期开始,相关的研究和建设就已经启动,一直到“十四五”规划时期,这十多年里,科研团队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完善设备性能,才有了现在的成果。   在这之前,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国际上一些同行并不看好,比如美国的部分科研人员,曾经直接对中国的射电天文能力提出过质疑,觉得中国做不出高水平的观测设备。   但随着FAST的建成和成果的不断输出,情况慢慢变了,那些曾经质疑的声音逐渐消失,反而有美国的科研人员主动联系中国的科研团队,想了解FAST在技术上的细节,询问中国是如何让这台设备达到如此高的观测效率的。   FAST发现1152颗脉冲星的消息传开后,社会上的反应各不相同。   对天文感兴趣的人觉得这个数字“太炸了”,感叹FAST就像在宇宙里“搜”脉冲星,都快“搜到手软”了;   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花精力和资金找脉冲星没什么实际意义,不如把这些资源用在更“接地气”的地方,解决身边的问题;   还有人对这个数字的真实性有疑问,觉得是不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统计脉冲星的标准不一样,才显得FAST发现的数量多。   面对这些疑问,了解天文研究的专业人士给出了客观的解释。   他们说,脉冲星的研究对人类了解宇宙至关重要,发现的脉冲星越多,人类对宇宙起源的研究就越有底气,还能为探测引力波提供帮助,这些都是推动人类认知进步的重要方向,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事。   至于统计标准,全球在脉冲星的认定上有统一的规范,FAST发现的每一颗脉冲星都经过了严格的验证,符合国际通用标准,1152颗这个数字是真实可信的。   其实,不管是支持还是疑问,都能看出大家对FAST的关注,而这种关注,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越来越受重视。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财联社2025年10月12日关于《中国天眼已发现1152颗脉冲星》的报道

0 阅读:2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