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国敢藐视西方了,一改常态,不得惯着他们,看看我们的外交代表孙磊,一人独挑世界霸凌,孙磊大使直接点名八个西方国家及欧盟的人权劣迹。 日本代表当场抗议并愤然离席,却遭到中方二次痛击。 孙磊大使这次出击不是凭空指责,每一句批评都带着确凿数据和事实支撑。 英国一直被标榜为多元文化典范,但英国内政部2024年的报告显示,仅一年间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就发生近10万起种族仇恨犯罪,伦敦地铁亚裔遭袭事件破案率还不到15%。 澳大利亚的“战争英雄”形象也被打回原形。 2020年的布雷顿报告明确记载,澳军特种部队在阿富汗犯下39起杀害平民和战俘的罪行,甚至存在伪造现场的行为。然而五年过去了,受害者家属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赔偿。 加拿大自称多元文化灯塔,但其国内原住民的处境却令人震惊。 2025年5月,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所寄宿学校旧址发现215具土著儿童遗骸,最小的只有3岁。 在加拿大,白人与原住民的失业率差距极为悬殊,前者相较后者达三倍之多。这一现象背后,是系统性歧视的积重难返。 欧盟在难民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同样令人不齿。 欧盟边境管理局2024年报告显示,他们驱离难民的次数增加了40%,希腊拘留中心屡次被曝光虐待难民。一边自诩为“人权灯塔”,一边对地中海上千名偷渡者的死亡视而不见。 这些事实彻底撕下了西方国家“人权教师爷”的假面具。孙磊大使的发言之所以有力,正是因为每项指控都有权威数据支撑,让那些惯于指责别人的国家无言以对。 中国外交一向以稳重著称,但稳重不等于软弱。孙磊大使在联合国的这次发言,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新风格:既保持礼仪,又坚持原则;既尊重对手,又不畏强权。 这种外交风格的转变背后,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外交自信的增强。中国已经不再是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中国提出了五点建议:坚持初心使命、倡导务实高效、注重行动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平衡三大支柱。 面对美国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加征关税的单边霸凌行为,中国在联合国发展筹资论坛上直言不讳地予以批评。中国代表明确指出的那样:“毁约退群不是出路,多边合作才是正确选择”。 在红海局势、苏丹问题等国际热点上,中国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道一边。 中国呼吁推动红海局势降温,尊重也门主权和领土完整;在苏丹问题上,强调国际刑事法院应依法行使职权,尊重苏丹司法主权 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之所以能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始终站在国际公平正义一边,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同非盟合作,强调国际社会要尊重非洲国家主权和主导权。中国呼吁发达国家切实履行发展援助和气候融资承诺,支持非洲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在全球化遭遇逆风之时,中国坚定不移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中国主动扩大免签范围,已实现对海合会国家免签“全覆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外交的底气和魅力,不仅来自于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更来自于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这一理念超越了零和博弈的旧思维,符合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的共同渴望。 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坚持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这种立场所蕴含的道义力量,比任何霸权主义都更加持久和强大。 看看联合国会场内那些发展中国家代表无声的鼓掌,再看看日本代表愤然离席的狼狈身影。 中国外交官不再满足于“防守反击”,而是主动设置议程,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这种转变背后,是一个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应有的自信和担当。 未来的世界不需要“教师爷”,需要的是平等对话、互利合作。
日媒道出了真相!日本表示,对于中国的反制,美国明显出现了误判!10月11日,日经
【174评论】【18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