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河南农民冒雨在满是雨水泥水的玉米地里收玉米的场景,你还会再嘲笑农民吗?这

情感情松 2025-10-13 19:45:08

当你看到河南农民冒雨在满是雨水泥水的玉米地里收玉米的场景,你还会再嘲笑农民吗?这就是许多农村家长为什么要让孩子跳出农村的原因了。 当我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不由地想起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秋天冒雨收玉米的情景来。 我应该记不得那是八几年事情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应该在八五年前后。 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彻底解放了生产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我家也分到了十几亩地,我们这儿基本上属于一年两熟。 麦子收完紧接着就是种玉米,有时麦子刚一放到场里,顾不上碾打,便开始种玉米。 玉米收割之后,马上就开始抢种小麦。 即便是旱塬的地,种不成玉米,也要种成黄豆或者绿豆,总之不能让地歇着。 我们那儿的水浇地全部都在漆水河的对岸。河上只有一座很小的滚水桥。 平日里,漆水河里水不大时,大家就从河水较浅的地方淌河而过,或者从桥上走。 可河水一涨,滚水桥也就走不成了。大家只好沿着铁路,一直绕道近十里路,从三号信箱那儿有个大桥通过。 但那几年秋雨特别的多,眼看到了收玉米的时节,可雨一直下个不停,没有办法,大伙只好想办法过河去收玉米。 有些人从后塬山区借了亲戚家的牛或驴,作为畜力,但塬里的牛或驴没有过过河,还晕水。 没办法,只好给牛或驴把眼睛蒙上,想办法过了河。 玉米是收下来了,可怎么运过河又成了问题。 漆水河的水最少能到成人的腰部以上。许多人见了这么大的水发晕。 有的家庭只好用架子车把玉米拉着走三号信箱,有些不怕水的男人,就把玉米装到袋子,一袋一袋地从河里扛。 还有的家庭没有男人或者男人力量不行,只把隔着河一个一个向过扔。被水冲走的玉米不计其数。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跳出农门,当农民真的太苦了。 如今三四十年过去了,漆水河上早已架起了桥梁,耕种也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但没有想到,今年的一场连阴雨,再次让人们回到了八十年代。 隔着屏幕看到河南农民在雨水泥泞里抢收玉米,裤脚沾满泥浆,弯腰时雨水顺着帽檐往下淌,我瞬间就想起了三十多年前漆水河边的场景。 那时我们扛着玉米袋在齐腰深的水里挪步,每一步都要攥紧袋子,生怕一松劲就被河水卷走;如今农机轰鸣,河上也架起了结实的桥,可一场连阴雨,还是让丰收的喜悦里掺了苦。 机器能碾过旱塬,却挡不住突降的暴雨;桥梁能跨过大河,却消不散农人骨子里的焦虑。 他们怕的从来不是地里的活计累,而是忙活一整年,一场雨就把希望冲得七零八落。 农村家长盼着孩子 “跳出农门”,不是嫌弃土地,而是见过太多 “靠天吃饭” 的无奈 —— 怕孩子再像自己一样,在雨里抢收时,连个遮雨的屋檐都没有。 如今的农村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可农人的辛苦,从来都藏在每一场不期而遇的雨里,藏在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中。 土地养着我们,可没有人天生就该在泥水里讨生活;我们敬重农民的坚韧,更该盼着他们的汗水,能少一些被风雨辜负。

0 阅读:4
情感情松

情感情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