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防的就是这天,荷兰没想到,配合美抢中企,正中稀土管制下怀 10月初,美国刚刚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出台新一轮出口限制,就在第二天,荷兰政府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干预一家中资控股的半导体公司。 动作快得像是演练过一样,一边是美国出台“50%规则”,一边是荷兰启用冷藏多年的《商品供应法》,两边几乎无缝对接,把原本低调运营的中企安世半导体,一下子推上了风口浪尖。 荷兰这次不是象征性地敲打一下,而是直接上手动刀子。先是冻结管理权,随后让一批非中方代表组成的“危机委员会”全面接管公司运营。 这是荷兰首次启用冷战时期才用的法律,力度相当罕见。 只不过,打得太急了,反倒撞上了中国早就准备好的“稀土新规”,一脚踹进了中方设下的反制机制。 安世半导体背后是中国的闻泰科技。这家公司通过并购,拿下了全球排名前列的车规芯片供应商,服务对象包括宝马、大众等一线车企。 美国在9月29日刚刚推出的“50%规则”,专门盯着那些有中国背景、却在西方国家持股超过一半的企业。规则一出,不仅让企业融资变难,还直接影响到它们的供应链稳定性。 结果,荷兰在第二天就“自发”对安世下手,这种时间点的配合,实在让人难以相信是“巧合”。英国《金融时报》也点名指出,这很可能是美荷事先沟通的结果,目的就是要在中美科技竞赛中布一颗“钉子”。 只不过,这颗钉子扎下去的同时,也撬动了中国的反制按钮。 就在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新版稀土出口管制规定。这可不是一般的限制,而是一次系统性的升级。 新规不仅对五种中重稀土元素实施出口许可,还把所有相关设备、原辅材料、技术服务统统纳入监管范围。 更关键的是,这次把适用对象扩展到了所有境外组织和个人,哪怕在海外,只要使用这些稀土进行特定用途,都必须经过中国审批。 稀土的战略价值,早已不是秘密。在芯片制造中,从光刻机的精密定位系统,到蚀刻机的关键零件,都少不了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稀土材料。 尤其是中重稀土,比如镝、铽、钇等,更是全球范围内难以替代的关键资源。而中国,恰恰掌握着全球80%以上的稀土精炼能力。 更有意思的是,这套出口管制方案的设计思路,几乎就是“反向版”的美国芯片规则。 美国搞“外国直接产品规则”,把美国技术的使用范围扩大到全球,中方这次也做了类似处理,只不过换成了稀土和相关设备。 一来一回,等于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了制度优势。之前中国被人“卡住”的地方,现在开始“反过来卡”。 安世半导体被接管后,不只是中国企业受影响。整个欧洲的投资环境也开始被质疑。 毕竟,一家合法经营多年的中企,说冻结就冻结,说接管就接管,这种操作让很多外资也开始担心。 欧洲商会也发出了警告,认为这种做法会破坏市场规则,给欧洲吸引外资带来阴影。 接下来,荷兰可能会感受到更直接的回响。像ASML这样依赖中国市场的高科技公司,是否会被中方“另眼相待”? ASML每年将近三成营收来自中国,光刻机一旦无法出货,损失可不是几张订单那么简单。还有壳牌、飞利浦这些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企业,也难免被卷入连锁效应。 而稀土这张牌的打出,不光是对当前事件的回应,更是在全球科技竞争大棋局下的一次“试水”。 从安世事件开始,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紧张程度正在提升。尤其是那些依赖中国产能的环节,开始发现一个问题:过去以为可以随便替代的中国资源,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绕开。 欧美在芯片设计上可以领先,但在材料和基础制造环节,仍然对中国有较强依赖。 这场博弈最终会走向哪里,目前还不好下断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单边制裁、强行接管、政治干预经济的做法,终将引发反噬。 荷兰这次或许是想配合美国“打一枪”,但没想到这一枪打在了中国早就布好的“钢板”上。 反而让中国有了顺势反击的机会,不仅保住了底线,还在全球规则制定上抢了一步。这种“防守反击”的打法,正是中方近年来应对外部压力时越来越常见的策略。 荷兰的“闪电出手”,看似顺手牵羊,实则正中下怀。稀土新规的出台,不仅是对外来压力的回应,更是对未来博弈节奏的一次预演。
中方防的就是这天,荷兰没想到,配合美抢中企,正中稀土管制下怀 10月初,美国刚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10-15 17:48:20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