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以色列突然宣布 北京时间10月15日,以色列突然宣布,当地时间15日要重新打开拉法口岸! 我盯着这条新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屏。上周刚刷到加沙一个三岁小女孩的视频,她抱着空水壶坐在废墟里,奶声奶气地问镜头外的记者:“叔叔,妈妈说口岸开了就能喝到甜水,是真的吗?”现在以色列说口岸要开了,可我怎么觉得,这“突然”的宣布,更像一场精心算计的表演。 拉法口岸是加沙的“生命脐带”。之前关了整整三个月,联合国警告“加沙90%人口面临饥荒风险”,埃及那边堆着几千辆救援卡车,却连加沙边界都进不去。我朋友在拉法口岸做志愿者,她说最惨的时候,有个孕妇攥着产检单哭:“我需要胰岛素,可口岸关了,药店早被炸没了。”现在口岸重开,她第一时间发了消息:“希望这次不是‘明天开放’‘后天关闭’的套路。” 可“重新打开”哪有那么简单?以色列大概率会卡着条件来——比如只允许粮食和基础药品过,燃料、建材照旧不让进;每天限制通行车辆,之前承诺的“每日百辆”可能缩水到二十辆。上次口岸开放时,以军把每箱物资都拆了检查,连儿童维生素片都要登记编号,最后真正到加沙医院的,连一半都不到。更别说,就算物资进了口岸,加沙内部的路早被炸成筛子,卡车得绕山走,有的司机说“运趟物资比打仗还累”。 更深一层,以色列选这个时候开放,明摆着是迫于国际压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刚骂完“以色列违反人道法”,美国也私下递话“别让加沙危机毁了中东稳定”。可压力归压力,以色列真愿意让加沙人喘口气吗?前脚开放口岸,后脚以军还在炸加沙北部的学校和医院,昨天又炸死了七个平民。这哪是“缓和”,分明是“打一巴掌给颗糖”。 加沙人要的从来不是“偶尔开两天口岸”。那个给我朋友发消息的孕妇说:“我需要的不是‘可能有救援’,是稳定的、不被卡脖子的物资,是能让孩子喝上干净奶、老人吃上降压药的日常。”口岸开放是起点,可如果以色列总把它当筹码,今天开明天关,加沙人的希望只会碎得更快。 我想起联合国人权办公室的报告:“限制人道援助等同于蓄意制造苦难。”以色列这波操作,到底是救人,还是在“表演性救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 以色列突然宣布 北京时间10月15日,以色列突然宣布,当地时间15
可乐小鸡翅
2025-10-15 20:34:27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