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荷兰正式宣布了。 2025年10月15日,荷兰国防大臣布雷克曼斯在北约防长会上宣布,向乌克兰提供9000万欧元无人机援助,专门用来买侦察和打击无人机,这也是荷兰几天内第二次援乌,之前刚宣布过2亿欧元计划。 荷兰的援乌策略其实一直在变,之前还送过F-16战斗机,2024年更是首个给乌F-16的北约国家,到2025年就专盯无人机,4月、6月都有相关援助,这背后既有战场变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我有个在鹿特丹开中餐馆的朋友,最近总跟我念叨荷兰街头的议论。“以前大家聊援乌,都说‘支持自由’,现在菜价涨得离谱,有人嘀咕‘我们的钱到底给了谁’。”他指了指菜单上的炸鱼薯条:“土豆从波兰进口,现在运费涨了三成,老板说再这么下去,这道招牌菜都得涨价。”荷兰人不是反对援乌,是烦透了“只出钱没结果”的套路——之前送F-16,新闻里吹得响,结果乌军说“飞行员培训跟不上,机场跑道总被炸,F-16趴窝半个月了”。现在改送无人机,老百姓更疑惑:“这小玩意儿能顶多大用?” 荷兰转向无人机,明面上是战场变了。俄军这几年防空系统越铺越密,F-16这类有人机风险高,无人机成本低、能钻空子,确实更适合现在的消耗战。可实际呢?我查过数据,乌军每月要损失上百架无人机,大部分是被电子干扰或者俄军老式防空导弹打下来的。荷兰这次给的侦察无人机,镜头分辨率再高,飞不到俄军阵地就得被干扰成“瞎子”;打击无人机更玄乎,挂个小炸弹,还没接近目标就可能被俄军无人机反杀——这钱花出去,怕是连水花都看不见。 更深的是荷兰的“小算盘”。一方面要讨好美国,拜登政府盯着欧洲盟友的援乌账单,荷兰多掏钱能换美国在北约事务里的支持;另一方面转移国内矛盾,荷兰今年通胀率4.8%,医疗系统罢工闹了好几个月,政府一宣布援乌,媒体焦点就从“养老金改革”转到“支持乌克兰”,执政党支持率悄悄涨了俩百分点。朋友说得直白:“就像班里出钱给转学生买文具,表面上热心,实际是怕老师批评自己不够积极。” 最扎心的是,荷兰这些援助到底解了乌克兰的什么渴?乌军缺的不是几架无人机,是能持续供电的野战医院、能挡住炮弹的工事材料、能让农民冬天种上小麦的化肥。我之前联系过在乌做翻译的留学生,他说:“荷兰送的F-16还在仓库积灰,现在又送无人机,我们缺的是能立刻填进战壕的沙袋,不是天上飞的铁疙瘩。” 政治家们算的是“战略投入”,可战场上的人算的是“今天能不能活下来”。荷兰两次援乌,动作漂亮,可要是只做表面功夫,不如把钱省下来,给加沙的孩子买袋面粉,给乌克兰的老人添床棉被。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 荷兰正式宣布了。 2025年10月15日,荷兰国防大臣布雷克曼斯在
可乐小鸡翅
2025-10-15 21:34:29
0
阅读: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