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了 当地时间10月17日,日本自民党和立宪民主党两党国会对策委员长会谈后确定:临时国会将于10月21日开幕,会期到12月17日。要是自民党能和日本维新会谈妥政策,开幕当天就会进行首相指名选举。 10月4号,高市早苗成了自民党史上首位女总裁,按常理总裁当首相是惯例,但今年情况特殊,就在上周,自民党和公明党的执政联盟突然散了,这直接让高市早苗的首相路蒙上阴影。 日本国会的首相指名选举规矩很清楚,众参两院分别投票,第一轮得票过半就能直接胜出,要是没人过半就由前两名再投一轮。问题出在众议院席位上,自民党自己只有196席,单独拿出来根本不够,必须找盟友。 这时候日本维新会就成了关键角色,他们在众议院有35席,两党加起来是231席,离过半数就差2席,这个数字让维新会一下子成了香饽饽。 10月16号两党第一次政策磋商,已经在修宪、外交安全、能源这些基本政策上达成一致,毕竟这些都是自民党一贯强硬的领域,跟维新会的右翼倾向对得上。 但到具体利益问题就卡壳了,食品消费税怎么调、政治资金监管怎么弄,这些直接关系到两党票仓的核心议题,谁都不肯松口。 17号下午磋商完,维新会共同代表藤田文武开记者会说“理解有推进”“进展很大”,但这话里的水分谁都明白,他紧跟着就说“还没完全谈拢”,还透露要中止跟立宪民主党、国民民主党的协商。 之前这三个在野党还琢磨着统一提名首相候选人,现在维新会突然转向自民党,说白了就是利益交换没谈好,哪边给的好处多就倒向哪边。这种政治投机在日本国会不新鲜,但这次特别关键,因为它直接决定高市早苗能不能顺利上台。 有人可能会问,立宪民主党为啥同意21号搞首相选举?其实最大在野党也有自己的算盘。虽然明知道自民党大概率能拉到维新会,但早点定选举日期能让在野党有更明确的攻击目标。 立宪民主党很清楚,一旦自民党和维新会结盟成功,众议院过半数席位就稳了,首相选举基本没悬念,所以他们更想把战场拉到后面的国会审议里。 这次临时国会会期长达58天,比平常的临时国会长得多,里面藏着不少硬仗,2025财年补充预算案要在12月初提交审议,抑制物价上涨的经济措施也得摆上台面,这些都是在野党能大做文章的地方。 再看高市早苗这边,她要是真能在21号当选首相,第一件事肯定是赶紧推经济政策稳住民心。日本时事社已经放风说,抑制物价上涨会是首要任务,这也是现在日本民众最关心的问题。 但问题是,自民党和维新会在经济政策上的分歧还没解决,食品消费税就是个定时炸弹。维新会一直主张下调消费税刺激消费,自民党却担心财政收入缩水,双方各说各的理。就算为了选举暂时把争议放一边,等国会正式审议预算案时,这些矛盾迟早得爆发。 更有意思的是维新会的表态,他们说要“继续确认细节”,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好处还没谈拢”。35个席位虽然不多,但关键时刻能起决定性作用,维新会肯定要趁机提条件。 修宪议题上,双方都主张改和平宪法第九条,这可能是交换筹码之一;但到地方自治、产业政策这些具体领域,维新会代表的关西地区利益和自民党的中央集权倾向,迟早得产生摩擦。这次政策磋商说白了就是讨价还价,每一个条款背后都是选票和利益的算计。 从时间线看,17号下午磋商结束后,留给双方的时间不到4天,18、19、20这三天必须把所有细节敲定。 要是谈崩了,临时国会开幕当天就没法搞首相选举,高市早苗就得顶着“自民党总裁却不是首相”的尴尬身份,这对自民党的威信是重大打击。 所以就算在消费税问题上让点步,自民党也得把维新会拉上船。毕竟对高市早苗来说,先坐上首相宝座,才有机会推自己的政策,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而对在野党来说,就算首相选举输了,还有长达两个月的国会会期能周旋。补充预算案的审议、物价对策的质询、政治资金丑闻的追查,每一个议题都可能成为攻击自民党的武器。 立宪民主党同意21号选举,也是想把首相选举这个“短平快”的战役赶紧打完,然后转入持久战。日本政治就是这样,表面上是程序正义,背地里全是党派利益的拉扯。 10月21号的临时国会开幕,本质上是自民党给高市早苗铺路的关键一步,但能不能铺成,全看跟维新会的谈判结果。那35个席位就像天平上的砝码,填了公明党联盟散伙留下的空缺,也让整个日本政治格局变得微妙起来。 从修宪议题的共识到消费税的分歧,从席位数字的计算到政策细节的博弈,每一个环节都在说,日本的首相选举从来不是个人对决,而是党派利益的集合体。 就算高市早苗顺利当选,接下来58天的国会会期,才是真正考验她政治手腕的时候,怎么平衡盟友诉求、怎么应对在野党攻击、怎么兑现经济承诺,这些问题比选举本身难解决多了。毕竟政治这东西,选上去只是第一步,能不能坐住、能不能干成事,才是真硬仗。
日本宣布了 当地时间10月17日,日本自民党和立宪民主党两党国会对策委员长会谈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19 17:07:02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