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中日纷争,日本网民喊出“抵制中国大米”;话音未落,中国米已被抢光 因为中日两国关系跌入谷底,一些日本右翼网民发起了“抵制中国货”的活动,还喊出了“绝不买中国大米”的口号。 这些人在评论区里吵得不可开交,有人编出“中国大米农药超标”的瞎话,有人撺掇大家“饿死也不吃中国粮食”,更有人把买中国大米和“不爱国”绑在一起,说得好像自己多占理似的。 他们本来觉得这么一闹,中国大米在日本市场肯定没人要了,可现实马上给了他们一记耳光。 就在右翼网民在网上喊着抵制口号的时候,日本线下超市里的情况完全是另一回事。东京新宿区一家连锁超市的导购员事后说起这事儿时提到,那段时间只要把中国大米摆上货架,不到半天就会被顾客买光,不少家庭主妇推着购物车一次就买三五袋。 大阪心斋桥的一家生鲜超市更夸张,开门才半小时,专门放中国东北大米的货架就空了,来晚的顾客对着空货架直发愁,还一个劲问店员下一批货啥时候到。 有网友把超市里中国大米被抢空的照片发到网上,再配上右翼网民“绝不购买”的口号截图,两边一对比,显得特别讽刺。 这些右翼网民的抵制口号根本站不住脚,稍微懂点行情的人都能看出里面的荒唐。他们挂在嘴边的“中国大米农药超标”,全是没根据的瞎编乱造。 中国大米的种植标准和质量检测都跟着国际规矩来,这么多年一直稳定出口到日本、韩国、欧盟这些对食品质量要求高的地方,品质早就经过了市场检验。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大米总量,在日本整个大米消费市场里占比特别小,说白了日本市场离了中国大米也能转。可这些右翼偏要揪着这么个不起眼的点大做文章,说白了就是一场没意义的政治作秀。 普通日本民众疯抢中国大米,背后是他们对生活压力的实际考量,这种考量从来不会被空洞的口号影响。当时日本大米市场正面临涨价潮,市面上5公斤装的本土大米卖到198元人民币,折算下来每斤差不多20元,价格快涨到历史最高了。 很多日本家庭买米的时候都得算着花,而同一时期卖的中国大米,不仅口感软糯符合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价格还比本土大米便宜不少,性价比优势一下就显出来了。 对要养家的普通民众来说,跟着右翼网民喊口号饿肚子不如买性价比高的中国大米,餐桌的需求从来比政治作秀实在。 日本大米涨价的症结,其实藏在日本自己的农业政策里,跟中国大米没一点关系。日本政府长期搞“减反政策”,说白了就是主动缩减水稻种植面积来控制产量,这直接让日本水稻产量一年比一年少。 与此同时,日本农业还受着自然条件和人口老龄化的拖累,山地多、平原少的地形本来就不适合大规模种水稻,种地的又大多是老年人,精细耕种的程度上不去,产量更没法提。 更关键的是,日本农协长期垄断大米流通环节,“政—官—农”拧成的利益链条把市场抓得死死的,既拖慢了流通速度,又通过层层加价把零售价抬了上去,最后这些成本全落到普通消费者身上。 右翼网民敢这么公开煽动抵制,背后其实有日本政客在撑腰,这场抵制闹剧本质就是有些人用来转移国内矛盾的手段。 日本对大米、小麦这些主粮一直收高额关税保护本土市场,但美国作为日本最大的大米进口来源国,2024年对日本的大米出口量涨了31%,达到35万吨。 特朗普访日的时候,高市早苗还直接把美国大米当礼物送给对方,这种把老百姓的饭碗当政治献礼的做法,比右翼网民的瞎喊更让人不齿。 这种一边抵制一边疯抢的戏码,在日本早就不是第一次上演了,每次闹到最后都是右翼被打脸。 之前中日关系有波动的时候,也有右翼势力煽动抵制中国的电子产品和日用品,结果没几天日本电器店里的中国产充电宝、小家电就被抢断货,原因就是这些东西质量靠谱还不贵。 这次中国大米被抢空,不过是老戏新唱。普通日本民众心里都清楚,他们知道哪些东西能真的改善生活,哪些口号只是政客和右翼瞎喊的空话。那些喊着“绝不买中国大米”的右翼网民,说不定转头就因为在超市抢不到中国大米犯愁,毕竟没人愿意跟自己的钱包和肚子过不去。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右翼网民还在网上嘴硬的时候,日本粮食市场又传来了新消息。受国内产量不够和国际粮价上涨的影响,日本好几家食品企业宣布要在短时间内上调米面制品的价格,估计会有超过两万种食品受影响,这让本来就受通胀影响的日本家庭日子更难了。 在这种情况下,性价比高的中国大米更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不少日本超市开始提前给中国出口商下订单,就怕晚了拿不到货。那些曾经喊着抵制的人,看着不断涨价的食品和空空的货架,不知道会不会为自己当初说的蠢话脸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