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要割韭菜了:苹果8条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后,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能只交印度的税,而且全球营业额的总税收… 2020年,印度费尽心机从中国“抢”来了苹果8条产线,本以为这是开启经济腾飞新篇章的关键一步,可谁能想到,如今印度却突然亮出一记“狠招”,让苹果乃至众多外资企业都陷入了两难境地。 当初,印度为了吸引苹果这些国际科技巨头,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再加上一系列诱人的优惠政策,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苹果等企业。 苹果也觉得这是个拓展业务、降低成本的好机会,于是8条产线浩浩荡荡地从中国搬到了印度。印度上下一片欢腾,仿佛看到了经济飞速增长、就业岗位大量增加的美好未来。 然而,现实却像一盆冷水,狠狠地浇在了印度和外资企业的头上。印度政府突然翻出了1961年的老税法,宣称苹果不能只交印度本土的税,得按照全球营业额来计算总税收。 这一招,直接把苹果打了个措手不及。一张十亿美元的税单,就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了苹果的身上。这十亿美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苹果在印度的业务才刚刚起步,产线搬迁、员工培训、市场开拓,每一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本以为在印度可以安心发展,享受优惠政策带来的红利,可没想到,还没等站稳脚跟,就遭遇了这样的“当头一棒”。 其实,印度的这种做法并非个例。近年来,不少外资企业在印度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一开始,印度用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外资进来,就像给投资者画了一个美味的大饼。 等外资企业真金白银地投进去,在印度建厂、招聘、生产,把资金和精力都投入到这片市场上后,印度却突然变脸,拿出各种老规矩、新政策,对外资企业进行限制和盘剥。 就拿之前的一些案例来说,有的外资企业好不容易在印度打开了市场,产品销量节节攀升。可就在这个时候,印度政府突然提高了进口关税,或者出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监管政策,让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增加。 还有一些企业,在印度的投资项目因为各种审批问题,迟迟无法推进,导致资金被大量占用,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机。 这种“关门打狗”的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会让印度政府获得一些税收收入,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对印度投资环境的极大破坏。外资企业不是傻子,它们在选择投资地点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政策稳定性、市场环境、法律保障等。 如果印度总是这样出尔反尔,让外资企业感到不安,那么以后还会有多少企业愿意来印度投资呢? 对于苹果来说,这十亿美元的税单就像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题。如果缴纳这笔税款,无疑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在印度的盈利能力。 可如果不缴纳,又可能会面临印度政府的制裁,甚至影响到在印度的业务发展。而对于其他外资企业来说,苹果的遭遇就像是一个警钟,让它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在印度的投资风险。 印度想要发展经济,吸引外资是没错的,但关键是要创造一个公平、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不能只想着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如果总是靠这种“画饼充饥”“关门打狗”的手段来对待外资企业,最终受损的只能是印度自己的经济和声誉。 不知道大家对印度这种做法有什么看法呢?是觉得印度有自己的难处,还是认为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iPhone18来了,苹果不吹参数,却悄悄改了手机的“脾气”,你用一年后才懂它
【1评论】【7点赞】
星期六
希望是真的
弗如
看印度人做生意就知道了,又虚又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