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男子从临沂运了一车34吨的猪肉,运费是11,500元,发货方给了1000元,剩下10500元由收货方支付,他按照约定时间把猪肉运到厂家,厂家卸货之后,却不愿意支付运费,让男子找发货方或者货运平台,厂家告诉男子,猪肉的质量不行,不应该由他们来支付运费。 重庆的雷雨夜,冷风裹着雨点砸在货车玻璃上,小张(化名)是一名货运司机,到处奔波只为了养家,可是这天,小张缩在驾驶座里,啃着早就凉透的泡面。 车斗里的 34 吨冻猪肉已卸得干干净净,可小张盼了一路的 10500 元运费,却像这黑沉沉的夜空,看不到一丝光亮 —— 这是他在厂门口死守的第二天。 谁能想到,三天前从临沂出发时,他还满怀着期待。 那车冻猪肉,装的是他一家人的生计:运费总共 11500 元,发货方先付了 1000 元订金,剩下的约定收货方到付。 家里欠着贷款,孩子学费要交,房租和跑车的油费都等着这笔钱,他连夜赶路,不敢有半点耽搁,终于按约定时间把货送到了重庆这家动物油提炼厂。 卸货时一切顺利,肉品没破损,车厢也完好无损,厂里签完收货单的那一刻,小张松了口气,以为递上单据就能拿到钱,转身就能往家赶,可现实给了他狠狠一击。 “猪肉质量有问题,运费我们不付,你找发货方或平台去!” 厂方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得他浑身发凉,小张当场愣住了:“我就负责把货安全送到,运输义务全履行了,货物质量关我什么事?” 道理上,运输方完成送货就该收取运费,货物质检纠纷该是发货方和收货方的事,可在物流行业里,个体司机从来都是弱势方。 收货单签了字,钱却拿不到手,联系发货方,对方让找收货方,找货运平台,得到的只有 “正在协调” 的敷衍,厂方一句 “质量不行”,就把他的血汗钱牢牢卡住。 没办法,小张只能在厂门口耗着。这里没有食堂,没有住宿,连个公共厕所都找不到,他把货车当成临时的家,车厢里铺着旧被褥,雷雨夜里只能靠车窗挡雨,饿了就啃泡面,渴了喝瓶装水,想洗个澡都是奢望。 白天,他拿着收货单反复找厂方理论,手机里存满了给发货方、平台打的通话记录,每通电话都要着回执、要着确认,可对方不是不接,就是用 “再等等”“在处理” 搪塞。 两天下来,他眼里布满红血丝,神情疲惫不堪,心里又怒又急:“家里等着钱开锅,我耗不起啊!” 小张的遭遇,根本不是个例。在物流行业里,像他这样的个体司机太多了:接短期运输活儿,合同往往含糊不清,支付环节分散,一旦发货方和收货方出现纠纷,司机就成了 “背锅侠”。 平台只管牵线,出了问题难以及时调解,双方责任界定模糊,最后风险全压在了跑一线的司机身上。 有人劝他走法律程序,保留运单、收货记录去仲裁起诉。可小张苦笑:“我们跑运输的,一天不跑车就少一天收入,打官司耗得起时间吗?” 在小张的运输纠纷中,他与相关方已构成运输合同关系,且小张已按约将 34 吨冻猪肉安全送达,完整履行运输义务。 作为需承担支付责任的周先生,依法律与约定均应支付剩余 10500 元运费,拒不支付即属违约。 此前小张维权受阻,无奈之下找到调解员。调解员依据法律规定与收货单据等事实证据介入协调,最终助力小张成功拿回拖欠的运费,维护了其合法权益。 对他来说,最想要的不是复杂的维权流程,而是清晰的规则 ,只要按要求把货送到,就能稳稳拿到运费。 “我们干的是力气活,凭良心送货,就想安安稳稳赚份辛苦钱。” 小张望着厂区大门,声音沙哑。他的货车还停在路边,像一个沉默的抗议者,诉说着底层司机的无奈。 这场运费拉锯战还没结束,没人知道小张还要等多久。但他的经历,早该被看见:物流行业的顺畅运转,离不开这些奔波在路上的司机。 《民法典》第 509 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应按约定全面履行义务,同时需遵循诚信原则,履行通知、协助等义务。 而他们的权益,也该有实实在在的规则来守护 , 毕竟,那笔迟迟拿不到的运费,连着的是一个家庭的生计,是无数劳动者对公平的期盼。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重庆天天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