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39年,萧克不顾反对处决一司令员,不料宋时轮、邓华相继弃他而去。说起

千浅挽星星 2025-10-25 18:46:24

[太阳]1939年,萧克不顾反对处决一司令员,不料宋时轮、邓华相继弃他而去。说起萧克,就不得不说被他处决的高志远。这两人之间的争议,不论过去多久,总会被人翻出来说事,有人说萧克应该杀了高志远,也有人说不应该。这具体是个什么事呢?   河北滦县多余屯村一个富裕农民家的小伙子高志远,从小就崇拜岳飞、文天祥,心里装着家国天下,九一八事变,日本人一来,他就坐不住了,变卖家产田地,拉起了一支队伍,一心要北上抗日。   而正规军里打磨出来的职业军人萧克,黄埔军校毕业,跟着队伍走完长征,萧克浑身上下都刻着“纪律”和“大局观”,他被派到平西,任务是整合力量,打开一个全新的抗日局面。   高志远走的是江湖路,他不懂军事,初次北上就被土匪打散了伙,人生低谷时,是共产党人王仲华拉了他一把。   他重整旗鼓,在马城搞起义,直接叫板日本人扶持的伪政府,最传奇的一笔,是1935年在滦县车站,他伪装成厨师,当众一枪干掉了大汉奸刘佐周,这事儿震动了整个华北,高志远三个字,成了传奇。   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带着冀东大暴动拉起来的两万多子弟兵,成了当地最具号召力的旗帜,但日军的反扑太猛烈,这支部队被打残了,撤到平西时,只剩下两千来人,在这里,他遇到了萧克。   萧克领导的冀热察挺进军总共八千多人,他希望能统一指挥,统一训练,可高志远手下这两千人,都是冀东的子弟兵,乡土观念极重,他们只认高司令,只想着一件事:打回老家去,高志远为此多次找萧克请战,都给拒了。   为了筹集军饷,高志远派人去联系了北洋旧军阀吴佩孚,在高志远看来,这可能是江湖上“借钱办事”的常规操作,只要能打鬼子,规矩可以放一放,但在萧克眼中,这无异于通敌,是绝对不可饶恕的叛国行为。   邓华、宋时轮这些同事都急了,拼命为高志远担保,说他就是想弄点钱回家乡打鬼子,绝不可能投降,宋时轮甚至和萧克激烈争吵,差点拔了枪,可是在军政委员会的投票中,五个人,三票赞成处决。   1939年4月27日,在没有等待延安指示的情况下,萧克下令在山南村执行枪决,那一年,高志远才32岁。   这一枪,打出去的后果谁也无法承担,高的旧部悲痛欲绝,短短几个月就跑了上千人,剩下的也军心涣散,宋时轮和邓华彻底寒了心,先后申请调离,冀热察挺进军从此一蹶不振,实力一落千丈,几年后番号都被撤销了。   有意思的是,那个被当做“通敌”对象的吴佩孚,晚年坚决拒绝和日本人合作,最后也被日本人害死,这无疑让高志远的死,更添了一层悲剧色彩。   很多年后,萧克在回忆录里,依然坚持当年的决定是正确的,而高志远,至今未被追认为烈士,但在他的老家滦县,老百姓们还传颂着他的故事,一个散尽家财、刺杀汉奸的英雄。 信息来源:解放军出版社《萧克回忆录》

0 阅读:41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