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880年,46岁的慈禧太后感觉肚子肿胀,还干呕嗜睡,贴身太监李莲英赶紧

千浅挽星星 2025-10-25 18:46:24

[微风]1880年,46岁的慈禧太后感觉肚子肿胀,还干呕嗜睡,贴身太监李莲英赶紧找御医来看,谁知,御医诊脉后,跪地道喜说:“老佛爷,您这是害喜了。”不料,慈禧脸色大变,命李莲英将他立即处死。   对御医们来说,给慈禧诊脉就是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说真话会被处死,说假话也可能保不住性命,最先诊治的几位御医,都没能逃过这个死局。   一位名叫灵通的御医诊脉后,立刻跪下向慈禧道喜,说她是“害喜了”,可这话刚说完,他就被拉出去斩了,在灵通看来这是医学结论,但慈禧觉得这是在玷污她寡居多年的名节,是严重的政治冒犯。   另一位叫正乾的御医想委婉一些,轻声说“太后有喜”,结果被旁边的李莲英厉声呵斥,同样被处死,还有御医试图回避关键问题,把病因归为操劳国事、饮食不当。   这种敷衍的说法也惹恼了慈禧,她要的是解决问题,不是听些无关痛痒的话,这位御医也丢了性命,一时间,太医院人人自危,没人敢再去给慈禧看病,医术在绝对权力面前变得毫无用处。   就在这时,一个叫薛福辰的人被推到了慈禧面前,他不是专业御医,本是读书人,靠自学医书掌握了医术,还在朝廷当过官,阅历丰富。   是直隶总督李鸿章举荐了他,薛福辰曾治好过李鸿章的重病,之前也给慈禧治过疥疮,做事有分寸、懂规矩,他本不想卷入宫廷是非,但碍于李鸿章的知遇之恩,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了这个凶险的任务。   薛福辰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把这次诊治当成单纯的医疗行为,而是给出了一份双方都能接受的说法,他没有说慈禧怀孕,也没有胡乱编造病因,而是提出慈禧患的是“血蛊之症”。   他解释说,这是因为太后操劳过度导致气血不畅,加上血管有些堵塞,瘀血积聚在体内,才出现了腹胀、干呕等症状,这个说法既解释了所有症状,又完全避开了“怀孕”这个敏感话题。   这个解释正合慈禧心意,她终于有了一个体面的理由来应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既能名正言顺地治病,又保全了名节。   一场可能引发的宫闱丑闻,就这么被转化成了一次普通的身体调理,薛福辰很清楚,自己此时的角色不是医生,而是帮慈禧解围的人。   当然,只有诊断还不够,后续的“治疗”也很关键,薛福辰回家秘密调制了药物(实际是能消除怀孕症状的药),之后又用了数月甚至近两年的时间,以“活血化瘀”的名义为慈禧调理身体,目的就是悄悄消除所有生理症状,兑现他之前的诊断说法,最终,他成功了。   但薛福辰明白,治好病后,自己作为知晓内情的人,反而成了最危险的人,慈禧的赏赐看似荣耀,实则可能是催命符。   所以他拒绝了所有赏赐,提前安排妻子带着孩子回了老家,自己治好慈禧后也立刻返乡,还让家人为自己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连官府的丧事布告都贴了出去,假装自己已经去世。   慈禧得知薛福辰的“死讯”后,原本想灭口的心思也打消了,只是派人去慰问了他的家属,赏赐了一些财物,这成了这场风波的最后一幕,也意味着慈禧默认了薛福辰的“自保”行为。   参考文献: [1]《闻尘偶记》

0 阅读:90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