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沙特电力公司与开发商签署购电协议,协议金额高达120亿里亚尔,沙特将出售两座联合循环燃气轮发电厂所发电力。 这次签约的是沙特电力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对方是由阿克瓦电力公司牵头的开发商财团。 项目包括两座联合循环燃气轮发电厂,分别位于麦加省的塔伊夫和东部省的哈伊尔,总装机容量超过3.5吉瓦。 这类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简单说就是把燃气和蒸汽发电系统结合起来,用一度天然气发两次电,效率高、污染少,是目前中东地区热衷采用的发电形式。 人们可能不太关心发电厂长什么样子,但这次交易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它揭示了沙特能源转型的又一步实质性动作。 近年来,沙特不仅在石油出口方面谋求多元化出路,也在国内能源消费结构上进行调整。 传统印象中,沙特是个“油子国家”,什么都靠石油。但现在的沙特,已经不想再把所有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 这两座发电厂的选择并不偶然。塔伊夫位于麦加省,是沙特重要的农业区和旅游区,而哈伊尔则是工业发展潜力区。 把发电项目落在这两个地方,显然是有意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打基础。电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背后牵动的是工业、农业、民生和未来的新兴经济形态。 一个地方有没有稳定高效的电源,直接决定它能不能承接更多工程项目、吸引更多投资。 再看购电协议这种交易方式,它其实是一种“谁用电谁买单”的模式,但在沙特这样一个资源丰富、能源价格长期受补贴控制的国家,这种做法意义非凡。这说明,沙特政府正在通过市场化手段给能源行业“瘦身健体”。 以前是“国家包养发电厂”,只要你愿意发电,政府兜底收购。现在开始精打细算,有选择、有计划地买电,更看重效率和成本,体现出一种节奏感和专业度。 这场交易的背后还隐藏着一层更深的考量,那就是沙特“2030愿景”的推进。沙特政府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2030愿景”,目标是摆脱对石油收入的过度依赖,发展多元经济,其中能源转型是核心一环。 除了发展可再生能源,如何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也被列入重点任务。联合循环技术的推广,正是对这一目标的技术回应。 这两座发电厂未来将由私人财团负责建设和运营,政府只负责“买电”。这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被称为“电力购买协议”,在中国其实也有类似的实践,比如云南、内蒙古的一些新能源项目。 它的好处在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同时激发市场活力。对沙特而言,这种方式也是逐步从国家主导走向市场主导的过程。 当然,这笔交易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沙特一国。沙特是中东地区的能源龙头,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整个海湾地区的能源价格、政策走向乃至地缘关系。 这次协议的签署,意味着沙特不仅在内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也在对外输出一种稳定、可持续的能源发展路径。 这种路径对中国企业也是机会窗口。中国企业在电力建设、设备制造、工程承包等方面经验丰富,未来有望更多参与到沙特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能源项目中,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 可以说,这份购电协议不仅是一张合同,更像是沙特交出的能源改革“阶段性答卷”。它体现了沙特在能源转型、经济多元化和市场机制建设方面的持续努力,也为全球能源治理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沙特这个国家,过去几十年靠着油田走到了世界舞台中心,如今它正在尝试用电网和芯片重新定义自己。 如果说以前的沙特是靠“挖”,现在的沙特更靠“算”。而这场价值120亿里亚尔的交易,正是它在“算计”未来的一个重要落子。 素材来源:沙特电力签署120亿里亚尔购电协议 2025-10-26 15:02·同花顺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