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记者问小马科斯:“1962年印度开了第一枪,差一点被灭国;1979年越南

丁香空结雨中愁 2025-10-30 09:04:43

外国记者问小马科斯:“1962 年印度开了第一枪,差一点被灭国;1979 年越南开了第一枪,差一点被亡国。 请问大统领阁下,如果菲律宾开了第一枪,你觉得美国会帮助菲律宾到什么程度?” 这个问题的核心,从来不是 “会不会帮”,而是 “能帮到哪”——2025 年美菲的一系列动作,早已给出了答案。 美国在菲军事基地从 5 个增至 9 个,新增的 4 个全靠近南海与台海,计划部署的 “爱国者” 防空导弹、“海马斯” 火箭炮,明眼人都能看出是为美军印太部署服务,而非单纯保护菲律宾。 2025 财年美国防部仅拨 1.28 亿美元升级菲基地,远低于菲方期待的 5 亿美元,国会还冻结了 3 项对菲军事援助预算,仅批准雷达等非进攻性装备采购,所谓 “盟友支持” 的含金量一目了然。 再看历史里的同类处境,答案更清晰。 1962 年中印边境冲突,印度盼着美国出兵,最终只拿到口头声援和少量弹药。 当时美苏冷战正酣,美国更在意欧洲防线,不愿为印度在亚洲投入兵力,印度陆军溃败后,新德里只能自己紧急动员,扛下上千平方公里失地、四千余人伤亡的后果。 1979 年中越冲突也是如此,越南依赖苏联支持,苏方给了武器情报,却始终不派一兵一卒,战后越南经济衰退,边境摩擦拖了数年,盟友承诺终究没挡住现实损失。 这两段历史藏着同一个逻辑:大国只帮符合自己利益的忙,小国的危机从来不是大国的优先级。 菲律宾现在的处境,比当年的印度、越南更被动。 海军主力是几艘服役超 30 年的老旧舰艇,连像样的反舰导弹都要靠美国协调从印度采购 “布拉莫斯”;经济高度依赖侨汇与旅游业,2024 年侨汇占 GDP 比重达 9.2%,一旦南海起冲突,旅游收入骤降、侨汇中断,经济立刻会陷入困境。 更关键的是军事自主权的丧失 —— 菲律宾空军退役少将公开表示,本国采购武器、制定防务政策都要先看美国脸色,连联合军演的科目都得美方点头,这样的 “盟友关系”,本质是依附。 2025 年南海的摩擦,更暴露了这种依附的脆弱。 上半年仁爱礁冲突升级,菲律宾想让美国派军舰护航补给船,美方只升级了巴拉望基地的雷达,给了几艘二手巡逻艇,连最基本的伴航都没提供。 对比 2024 年 6 月菲律宾渔船遭驱离时美国仅发声明谴责的做法,所谓 “回应” 不过是换了种敷衍的形式。 美菲 1951 年《共同防御条约》里 “武装攻击” 的模糊定义,更成了美方的免责条款 —— 常规摩擦永远不算 “武装攻击”,菲律宾想靠条约获得实质支持,根本不现实。 菲律宾国内的清醒声音,早戳破了这种虚幻。 回到记者的提问,小马科斯的沉默,或许是因为答案太直白。 美国不会为菲律宾赌上兵力,就像当年不会为印度、越南出兵一样;所谓 “援助” 永远停留在装备和情报层面,绝不会帮菲律宾扛下冲突的后果。 从 1962 年到 2025 年,大国博弈的逻辑从没变过:小国若主动挑事,最终只能自己买单。 信源:小马科斯被问“开第一枪”后果,当场语塞不敢回答——宋词雅

0 阅读:1570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