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果不其然! 巴西突然正式宣布了! 巴西在10月29日宣布要对东大、埃及、以色列的无纺布搞反倾销调查,口罩、纸尿裤、汽车内饰、装修用的防潮布全在里头,克重从7克到150克都查,东大企业收到问卷后只有30天时间回,时间紧,要求也高,要是没按时交材料,基本就等于没戏了。
这事儿早有苗头。据巴西经济部公告,今年4月当地无纺布行业协会就提交了反倾销调查申请,如今启动调查是按流程推进。从日常用的口罩、纸尿裤,到工业用的汽车内饰、防潮布,涉案产品覆盖范围广,针对性很明确。
30天答辩期对企业来说压力不小。反倾销问卷要填报生产流程、成本构成、出口明细等大量数据,哪怕是小疏漏都可能影响结果。要是错过提交时间,调查方会按“最佳可获得信息”裁定,这对企业来说基本就是默认败诉。
有行业人士猜测,这或许和中巴部分贸易领域的博弈有关,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不是巴西今年第一次针对东大纺织相关产品出手。根据东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数据,9月底巴西已对东大聚酯纤维织物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最高达24.6%。
巴西频繁启动反倾销调查,背后是本土产业的竞争焦虑。东大纺织品商业协会数据显示,东大无纺布凭借稳定的质量和性价比优势,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30%,巴西当地企业确实面临竞争压力,但靠反倾销手段保护本土产业,并不符合公平贸易原则。
其实东大企业应对这类调查有成功经验。2015年兴达集团面对巴西钢帘线反倾销调查时,联合专业律所梳理生产数据,联动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佐证,最终成功促使巴西方面撤诉,这个案例至今仍被行业当作应对范本。
还有2023年的案例更具参考性。当时巴西对东大无缝碳钢管发起反倾销调查,一家山东钢铁企业第一时间组建应对团队,联合国内同行业企业共同抗辩,不仅提交了完整的成本核算报告,还通过行业协会与巴西调查机构沟通,最终争取到较低的单独税率,保住了巴西市场份额。
企业要是真赶不上30天的提交期限,也有合规的解决办法。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规则,企业可提前7天向巴西调查机构提交延期申请,说明具体理由并附上证明材料,只要理由合理,大概率能获得15-30天的宽限期。
面对这种情况,“硬刚”不是明智选择。东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超1500亿美元,两国在农产品、能源、制造业等领域互补性强,闹僵对双方都没好处。对企业来说,拿起法律武器积极应对,才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确方式。
在应对过程中,企业也不是孤军奋战。东大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会为涉案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行业协会还会组织专题培训,帮助企业了解调查流程和填报要求。抱团取暖、借助专业力量,能大大提高应对成功率。
反倾销调查不是终点,关键在于积极应对。只要企业准备的证据扎实、流程合规,完全有能力守住海外市场。真正可怕的不是调查本身,而是面对挑战时的消极放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