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负义,巴西对中国出手了!10 月 28 日媒体爆料,巴西外贸委员会正式官宣,对原产于中国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做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不仅要加征反倾销税,还要征 5 年!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俗称钛白粉,家里刷墙的乳胶漆要靠它增白遮丑,塑料盆、塑料水管里加了它才不容易晒裂变色,就连打印纸、作业本想显得白净厚实,也得掺上点这东西,质量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日常用品的耐用度和外观,可谓是 “工业美白剂” 般的存在。
巴西这次给出的税单相当狠,每吨要收 1148.72 到 1267.74 美元,要知道中国钛白粉出口均价也就每吨 2000 美元左右,等于一下加了五成多的税,这哪是加税,分明是想把中国产品直接挤出市场。
发起这场 “围剿” 的是巴西本土企业 Tronox,这家企业声称 2022 到 2023 年中国产品在巴西售价 2354.58 美元 / 吨,比本土价格低 1561 美元,倾销幅度高达 66.3%。
可市场数据却戳破了这个说法,这两年巴西从中国进口的钛白粉量从 8.58 万吨涨到 10.08 万吨,占比冲到 80%,这分明是下游企业用脚投票选出来的性价比之选。
中国钛白粉能在巴西受欢迎,靠的从来不是什么 “恶意低价”,而是实打实的产业实力。全球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商就在中国,龙佰集团年产能 151 万吨,占全球 15% 以上,单是这家企业的出口量就占中国总出口量的 40% 以上。
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来自完整的产业链,像龙佰集团自备钛矿,自给率超 50%,还搞 “硫 - 磷 - 铁 - 钛 - 锂” 循环产业链,硫酸法钛白粉成本比行业平均低 30%,这种硬实力堆出来的价格优势,怎么就成了 “倾销”?
更讽刺的是中国自己还得进口高端钛白粉,2025 年 9 月进口的钛白粉里一半以上是氯化法产品,来自美国、日本这些国家,说明中国卖给巴西的中低端产品,价格实在是正常的成本体现。
巴西这波操作最让人费解的是 “双面性”,要知道中国可是巴西的重要贸易伙伴,巴西靠着卖大豆、铁矿给中国赚得盆满钵满,转头就在工业产品上给中国使绊子,这 “只许我赚你的钱,不许你赚我的钱” 的逻辑,实在算不得公平贸易。
而且巴西搞反倾销的套路早就有迹可循,之前对中国不锈钢冷轧板加税时,就找印度当 “替代国” 算成本,硬是算出了倾销幅度,这次对钛白粉的调查,大概率也是用了类似的不公平算法,毕竟按照巴西的法律,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可以随便找个第三国算 “正常价值”,这种算法本身就充满了操作空间。
反倾销税的板子看似打在中国企业身上,实则疼在巴西自己身上。2024 年 10 月巴西开征临时反倾销税后,效果已经显现,2025 年 1-2 月中国对巴西钛白粉出口量同比减少近 50%,1-7 月累计出口更是同比跌了 48%,曾经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直接萎缩。
可巴西本土企业根本接不住这个缺口,它们要么产能不足,要么成本居高不下,中国货一撤,下游的涂料厂、塑料厂只能被迫买更贵的本土货。这些行业本来利润就薄,原材料成本一下涨这么多,要么自己扛着亏损,要么把涨价转嫁给消费者,最后不管哪种,都得让巴西的实体经济和老百姓买单。
更有意思的是,巴西这招根本伤不到中国钛白粉行业的根基,2024 年中国钛白粉出口总量 190 万吨,巴西只占 7.7%,而且企业早就未雨绸缪,2025 年 9 月对越南、埃及的出口就保持着增长,“一带一路” 沿线市场正好能补上巴西的缺口。
国内企业还在加速升级,龙佰集团的氯化法产能占比超 30%,钒钛股份 6 万吨熔盐氯化钛白产线一级品率达 100%,等这些高端产能上来了,就算巴西将来想请中国货回去,可能都得看中国企业的脸色。
倒是巴西本土企业,躲在关税壁垒后面,没了外部竞争压力,只会失去升级技术、降低成本的动力,最后变成 “温室里的花朵”,迟早扛不住国际竞争。
这场持续 5 年的反倾销,说到底是巴西算错了账。放着性价比高的中国货不用,非要给本土产业盖个 “温室”,最后买单的却是自己的下游企业和普通民众。
全球贸易的逻辑从来都是互通有无、互利共赢,靠堵门不让别人进来的办法保护自己,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巴西的这番操作,怕是要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慢慢品尝短视的苦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