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央政府决定收回东交民巷,但以美英为首的列强对此却置若罔闻,毛主席不

熹然说历史 2025-10-30 19:53:10

1950年,中央政府决定收回东交民巷,但以美英为首的列强对此却置若罔闻,毛主席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话:“7日内外军必须撤离!” 半个世纪的耻辱,一纸公告要收回。当美英列强依然趾高气扬,以为新中国会像过去的政府一样软弱可欺时,远在莫斯科的毛主席听到汇报后,淡定地说出了那句改变历史的话。这句话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胆识与智慧? 东交民巷,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北京的一条普通胡同,但在70多年前,它却是压在中国人心头的一块巨石。这条胡同始于元代,原名”江米巷”,明代时因为是南粮北运的重要通道,所以叫”东江米巷”。谁也没想到,这条原本平凡的街道会成为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见证者。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东交民巷正式成为”国中之国”,条约第七条明确规定:“东交民巷独由使馆区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从那以后,这里就成了列强在华特权的象征。驻守于此的各国军队禁止中国人通行,甚至贴出告示:“往来居民,切勿过境,如有不遵,枪必尔命”,简直就是”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翻版。 新中国成立后,这个问题摆在了党中央面前。毛主席多年之后曾形容东交民巷是”长在新中国身上的毒疮”,想要保全性命,必须要清除毒疮。1949年北平解放时,毛主席就显示了收回东交民巷的决心,他特意下令要求解放军要经过东交民巷,向各国传递信号,希望他们能识时务,尽快搬离。 当解放军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时,东交民巷里的大使馆全都门窗紧闭,那些平时趾高气扬的外国人,只敢偷偷地趴在窗户边上偷看。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旧时期这里是帝国主义的天下,中国人不能入内,而现在解放军抬头挺胸地经过,宣告着屈辱历史的结束。 可是,仅仅是象征性的经过还不够。1950年,毛泽东主席一声令下,北京军管会发布公告,宣布废除各国在东交民巷的驻兵权,并征用所有领事馆和兵营用地,要求在此居住的外交官和其他无关人员尽快搬离,否则将在七日后强制执行。 这个消息传出后,北京老百姓激动得不得了,他们亲历了列强对中国的大举侵略,见证了”国中国”“东交民巷”的出现,也经历了那段充满屈辱的历史,如今终于可以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但是列强的反应却完全不同。 美国认为自己是西方国家的主导者,试图用外交文件来对抗,并拿出了《辛丑条约》。他们声称收回东交民巷损害了各国的利益,试图用之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来抵制。面对这种无理要求,中方谈判小组直接表示:“由于新中国尚未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你们提出的外交文件和意见我们一概不予承认,请你们离开。” 列强们自信地认为,东交民巷的特权会一直保存下去。这份自信来源于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他们看到绝大部分曾被侵略过的国家,哪怕独立后,整个国家体系还是攥在曾经的侵略者手中。他们以为新中国也会像以前的政府一样软弱可欺。 当晚,刘少奇向正在莫斯科的毛主席报告了白天发生的事情,毛主席阅读后回电表示:我国曾承受过无尽的侮辱和不公,不能再坐视外人欺凌。立即强制征用外国兵营,并强烈要求美国立即撤走所有在华人员,否则不介意展示一下新中国的实力。 这就是那句改变历史的话的由来。毛主席的态度异常坚决,他当即表示:“七天之内,外军必须搬离东交民巷兵营,否则后果自负”。这句话传达出的信息很明确:新中国不是在虚张声势,而是在认真捍卫自己的主权。 第二天上午,在军管会同志的带领下,一大队解放军战士带着武器包围了整个东交民巷,并宣布:“即日起我国收回东交民巷的使用权,各国限在一星期之内撤离我国,否则我们将采取武力外交手段”。 面对解放军的实际行动,各国终于认识到新中国政府绝非虚张声势。等到七天的时间一到,各国大使馆还是毫无动静。他们似乎认为,只要他们不动,中国就绝对不敢对他们动手。当时毛主席正在苏联访问,中央请示是否可以动用武力,毛主席的回复是肯定的。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首先响应了中国政府的要求,开始着手清理。1950年7月,苏联兵营彻底搬离东交民巷。其他国家见势不妙,也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中国军队完全接管了东交民巷,正在莫斯科的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惊喜,来电表扬相关人员的办事有力。1950年4月11日,东交民巷正式移交中国政府。 或许在大事频发的新中国,接管东交民巷只是洪流当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在北京人民心中,东交民巷的意义重大,收回了这里,就代表将帝国主义的残留完全扫清,这也是中国外交史上最初的一次完全胜利。 这件事的意义远不止收回一条胡同那么简单。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族真的站起来了,任何想要在中国领土上耀武扬威的外国势力,都将面对新中国的坚决反击。毛主席那句”7日内外军必须撤离”,不仅是对列强的最后通牒,更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宣示。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