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两个现实,一是正如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所说,东南亚最大的投资来源是美国,而

史之春 2025-11-03 20:48:46

不可否认的两个现实,一是正如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所说,东南亚最大的投资来源是美国,而不是中国。二是不管我们对东盟国家多么友好,东盟大多数国家仍然倾向于支持美国。   黄循财说的“投资”,主要指的是直接投到工厂、企业的钱,也就是大家常说的FDI。有数据统计,2018到2022年这五年里,美国往东南亚投了743亿美元,中国是685亿美元,确实差了一截。而且美国的投资特别集中在能赚大钱的高科技领域,比如半导体,像美光科技就在越南砸了16亿美元建工厂,招一万个工人,专门造芯片,这种单个项目的金额就特别大。   中国的投资路子不一样,咱们很多钱花在了基建和制造业的基础环节。比如吉利汽车在马来西亚投100亿美元建汽车城,在泰国造电动车工厂,还有在印尼开矿山采镍,这些项目虽然总额不小,但工期长、回本慢,而且分散在不同国家和行业。   拿泰国2024年的数据来说,中国投资了810个项目,数量比谁都多,可总金额才51亿美元,还不到新加坡投资的一半,就是因为项目太分散了。更关键的是,咱们很多“一带一路”的投资是修铁路、建电站,这类工程承包的钱往往不算在FDI里,自然就没被算进黄循财说的“投资来源”里。   还有个绕不开的点是新加坡这个“中转站”。美国很多企业喜欢先把钱投到新加坡,再转到东南亚其他国家,因为新加坡金融方便、政策宽松。比如美国的区块链公司、金融企业,先在新加坡设总部,再去越南、马来西亚开分公司,这些钱最后算成了美国的投资。中国资本也爱投新加坡,但大多集中在区块链、元宇宙这些新兴行业,对东南亚其他国家的辐射没那么直接,金额自然就比不过美国。   再说说东盟国家为啥倾向支持美国,这跟“安全靠山”的老观念分不开。冷战的时候美国就跟菲律宾、泰国签了防务条约,现在还在新加坡、菲律宾有军事基地,军舰想来就来。比如菲律宾,美国军舰能随便停靠他们的港口,还能一起搞军演,东盟国家觉得有美国在,心里踏实。咱们中国虽然一直友好,可毕竟是近邻,有些国家总担心“大树底下不长草”,怕被咱们影响,就想拉美国来平衡一下。   经济上的绑定也很关键。美国是东盟很多国家的“大买家”,越南造的衣服、电子产品,马来西亚的半导体零件,一大半都卖到美国。美国搞“友岸外包”,就是把中国的供应链转到东盟,比如苹果把手机组装厂搬到越南,给当地带来了几万份工作,这些国家自然愿意跟着美国的节奏走。咱们中国虽然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可主要是买他们的矿产、农产品,卖他们工业用品,不像美国那样能直接带起当地的高端制造业就业。   还有些隐形的影响是价值观和规则。美国跟东盟谈合作,总带着“数字经济框架”“供应链规则”这些条条框框,虽然没有直接给好处,但能让东盟国家融入他们主导的国际圈子。比如马来西亚的金融企业,跟着美国的规则走,就能更容易跟全球市场接轨。咱们中国的合作多是“一对一”谈项目,很少提规则层面的要求,虽然实在,但在圈子影响力上就弱了点。   不过话说回来,东盟国家的“支持”其实是“两边不得罪”的聪明办法。他们一边拿美国的高科技投资,靠美国的市场赚钱,一边又从中国买便宜的工业用品,靠咱们的基建改善交通。比如越南,2024年实际到位的外资里,中国排第三,美国的投资也不少,他们既参加美国的军演,又跟中国签自贸协定。就像家里的孩子,既想靠爸爸的人脉找工作,又想靠妈妈的照顾过日子,谁都不想得罪。   所以这两个现实其实是一回事儿:美国靠高科技投资和安全保障抓牢了东盟的“刚需”,中国的投资和友好更多在“基础盘”。但这可不是说咱们输了,东盟国家心里门儿清,真离了中国的工业品和基建,他们的日子也过不舒坦。就像马来西亚的汽车城,既要美国的芯片技术,又得靠中国的电池供应,两边都少不了。黄循财点出这两个现实,其实是想说东南亚在中美之间找平衡的难处,而不是真的偏向哪一边。

0 阅读:0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