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总是在联合国积极缴费,而联合国却经常成为针对中国的平台?答案很现实,也很

茂盛楼兰 2025-11-05 14:41:57

为何中国总是在联合国积极缴费,而联合国却经常成为针对中国的平台?答案很现实,也很压抑。如果不缴费,那将成为欧美打压和攻击大国的论坛,那时我们的形势会更加被动。 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那一天起缴费就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承担责任的方式,刚开始的时候,咱们经济基础薄弱,缴费比例仅为 5.5%,但随着咱们经济逐渐崛起,会费比例也跟着水涨船高。 根据联合国官网公布的 2024-2026 年会费分摊方案,中国的常规预算分摊比例已经达到 12.01%,仅次于美国的 22%,稳居全球第二,而且连续多年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个全额、按时缴清会费的国家。 反观美国,作为联合国最大 “债主”,截至 2023 年底还拖欠着超过 10 亿美元的常规预算和维和预算,却总在联合国舞台上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这种 “欠费还当话事人” 的操作,说起来也挺讽刺。 可即便中国次次按时缴费、扛起责任,联合国不少场合还是成了针对中国的主战场,最典型的就是人权理事会的那些闹剧,2022 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 51 届会议上,欧美国家牵头搞了个涉疆提案,明着是谈“人权”,实则是想借联合国平台给中国扣帽子、打乱咱们的发展节奏,好在公道自在人心,最终这个提案以 19 票反对、17 票支持、11 票弃权被否决,不少发展中国家代表当场直言“这是政治操弄,不是真的关心人权”。 但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从涉港议题到疫情溯源,欧美总能找到由头在联合国相关机构里煽风点火,究其根本,还是联合国的规则体系从根上就带着二战后欧美主导的烙印 —— 比如联合国秘书处的高级职员里,欧美国家人员占比接近 40%,远超发展中国家总和,议程设置、议题方向自然更容易偏向他们的利益诉求,中国就算缴了高额会费,在很多时候也得面对“花钱买不到公平话语权”的尴尬。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这么憋屈,那咱不缴费行不行?答案还真不行,而且这后果比现在的 “压抑” 要严重得多,《联合国宪章》第十九条明摆着,欠费超两年应缴额就得丢联大投票权。 要知道,美国最会玩那套欠费政治学,里根时代就开始精准拖欠,需要联合国背书时就补缴,不顺心就拿欠费施压,咱要是敢不缴,这帮人能立马把“违背国际义务”的帽子扣过来,联大直接变成批斗会,到时候连辩解的话筒都摸不着。 你看现在联合国都快“破产”了,裁了近两千个职位,维和部队连燃料都缺,可就算这样,只要咱缴了钱,至少还能在安理会拍桌子否决那些太离谱的提案,真要是成了欠费国,怕是只能站旁边看人家给咱定调子了。 再说了,联合国这平台再别扭,也是目前唯一能让193个国家坐下来说话的地儿,咱缴的钱不光是常规预算,维和摊款也占了10.2%,还派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里最多的维和人员,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话语权支撑。 要是咱撤资走人,欧美巴不得把联合国改成反华俱乐部,到时候什么涉疆、涉港的提案能堆成山,连非洲兄弟想帮咱说句公道话,都没个正经场合,你看现在美国一边豪掷千亿军援乌克兰,一边欠联合国的钱不还,不就是吃准了没人能彻底掀桌子,才敢这么双标吗? 说到底,这事儿就是场明明白白的权力博弈,中国足额缴费,说白了是买张“入场券”,哪怕这门票贵了点,但总比被关在门外任人编排强,咱要是跟着耍脾气不缴费,反倒中了圈套,没了联合国这个“缓冲带”,欧美打压起来只会更直接,连块遮羞布都不用挂。 所以说,这积极缴费的背后全是现实的算,。不是咱乐意当这个“冤大头”,而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联合国这地方,从来就不是讲公平正义的理想国,是拼实力、讲策略的角斗场。 咱现在咬着牙缴钱,既是扛责任,也是攒资本,等哪天咱的影响力真能和缴费比例匹配了,说不定就能把这针对的平台慢慢变成说理的地方,毕竟在国际上混,从来都是先忍得住气,才能抬得起头。

0 阅读:24
茂盛楼兰

茂盛楼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