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的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在莫斯科党内大会上掷地有声,说俄罗斯不转向社会主义,不解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05 16:53:07

79岁的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在莫斯科党内大会上掷地有声,说俄罗斯不转向社会主义,不解放乌克兰,就永远困在泥沼中,现场安静得像冬天的街道! 在莫斯科党内大会上,久加诺夫掷地有声宣告:“不转向社会主义、不解放乌克兰,俄罗斯永陷泥沼”,这句宣言恰是他政治生涯的缩影 ,从苏共解体到俄乌冲突,他始终以社会主义为锚点,在俄罗斯政坛动荡中寻找破局路径,其经历既是左翼力量的坚守史,更是国家困境的折射镜。 从1991 年苏联解体的那天,他就认定资本主义是条死路,转头拉着志同道合的人建起俄共,1993 年当上主席就再也没挪过窝,硬是把自己活成了俄罗斯政坛的 “活化石”。 他这执念不是凭空来的,叶利钦时代的 “休克疗法” 把俄罗斯坑得太惨。1992 年盖达尔照搬美国经济学家的方子,放开 90% 消费品价格,搞大规模私有化,结果短短几年里,俄罗斯 GDP 缩水一半,工业产值跌掉三分之二,通胀率一度飙到 2000% 以上。 最荒唐的是私有化,每个普通人领的 1 万卢布证券,等真正能买资产时只够买双高档皮鞋,而原本属于全民的油田、矿山被寡头们白菜价瓜分,这些人靠着掠夺发家,住着海外豪宅,开着私人游艇,前线士兵的家人却要为面包发愁,这种撕裂早成了久加诺夫心底的刺,也成了他每次演讲必提的痛点。 这些年他四次竞选总统,1996 年败给叶利钦,2000 年、2012 年两度输给普京,最高得票率也没超过 17%,但俄共的基本盘一直稳着,从 1993 年杜马选举的 12.4% 得票率、42 个议席,到 2021 年的 19% 得票率、57 个议席,始终是议会第二大党,这背后藏着的正是俄罗斯人对现状的不满。 毕竟普京再能稳局,也没改掉经济的老毛病 —— 能源出口占 GDP 超 40%,像个抱着金矿的懒人,2014 年西方制裁叠加油价下跌,一年就损失 1400 亿美元。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军费开支吞掉了三分之一的政府预算,医疗、教育、养老金投入一压再压,卢布购买力天天缩水,超市里对着价签犹豫的老百姓,未必懂理论,但都能看懂谁在国难当头纸醉金迷。 久加诺夫嘴里的 “社会主义”,早不是苏联僵化的老一套,他盯着中国的发展眼睛都直了,要的是国家主导关键产业、利益全民共享的路子,核心就是把能源、军工这些命根子从寡头手里夺回来,换成民生投入。 这主张在 2025 年的今天格外有市场,西方制裁把俄罗斯和世界市场锁得死死的,靠卖油气过日子的好时光没了,进口替代虽然搞起来了,但普通人的日子并没好转,这时他喊 “把寡头财富还给人民”,自然能点燃不少人心里的怨气。 而 “解放乌克兰” 更像是他这套逻辑的对外延伸。在他和一批老俄国人眼里,乌克兰是罗斯文明的摇篮,跟俄罗斯同根同源,当年就是苏联行政划分出来的兄弟,如今倒向西方要加北约,简直是 “引狼入室”,把大炮架到了俄罗斯家门口。 从 2022 年冲突一开始,他就支持特别军事行动,说这是 “清除极端势力的卫国战争”,还在杜马演讲里批评没早点切断乌克兰的补给线。 到 2025 年战局胶着,战线在乌东反复拉锯,每米推进都要填进年轻生命,他重提 “彻底解放”,其实是种绝望的呐喊:仗都打了,要是半途而废,之前的牺牲全白费,俄罗斯这辈子都得活在北约阴影里。 他把对内转向社会主义和对外解放乌克兰拧成了闭环:要打赢这场仗,就得集中国力,就得搞国有化、均贫富,像当年苏联那样拧成一股绳;而只有打赢仗,清除边境威胁,国内的社会主义改造才有安全环境。 这逻辑在外界看来疯狂,在俄罗斯国内却有根基,尤其是那些经历过苏联辉煌的老人,对恢复国家尊严的渴望压过一切。 当然谁都清楚,久加诺夫更像个 “顽固的守墓人”,守着苏联的遗产和公平梦想。普京是实用主义者,只会捡他能用的部分,比如敲打不听话的寡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但从没想过真搞社会主义;俄共也只是 “可控的反对派”,吸收不满情绪、提供政策参考,却永远主导不了航向。 可他的声音偏偏绕不开,毕竟俄罗斯这艘船陷在泥沼里太久了,当主流叙事给不了希望时,人们总会回头往历史里找答案。 那些为他鼓掌的人,未必真信能重返苏联,只是现实的痛,让那段被尘封的记忆,重新透出了诱人的温度。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