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政府“停摆”36天:党争“毒瘤”下的民生经济“血崩” 2025年11月5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持续至第36天,一举打破特朗普任内35天的尴尬纪录。 这一超长“停摆”,宛如一场无情的风暴,将美国社会卷入民生与经济的双重深渊。 民生领域首当其冲,沦为党争的“牺牲品”。 约4200万依赖“补充营养援助计划”的低收入民众,被无情地切断了食品券供应,多地食品救济站人满为患,感恩节前的食物保障岌岌可危。 冬季采暖补贴发放的延迟,让590万户低收入家庭在刺骨寒风中苦苦挣扎,数千人甚至可能因严寒而丧命。 经济层面更是遭受重创,犹如被重锤猛击。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出警告,四季度GDP年增长率或将下降1至2个百分点,每多停摆一周,就意味着约1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民航业陷入混乱,超320万旅客因航班延误或取消而焦头烂额,若“停摆”持续,部分空域甚至可能被迫关闭。 军饷发放也成了难题,11月15日发薪日若政府仍“关门”,军饷将难以及时发放,严重影响军队士气。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美国两党极端的党争。 他们把“停摆”当作政治博弈的筹码,相互攻击、互不相让,将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这种短视且自私的行为,不仅让民众为政治极化买单,更让美国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 若美国政府继续在党争的泥沼中沉沦,未来将面临更深的民生危机与经济衰退,其全球影响力也将加速衰落。
